黄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孩子喜欢磨蹭那是没摸清孩子的脾气,了 [复制链接]

1#

丹丹六岁了,可做什么都总是拖拖拉拉的,晚上不想睡,早上不想起,就连吃饭都是慢吞吞的。幼儿园的时候,就每天都去迟到。感觉什么事都与她无关。

就比如今天,到饭点了,她还要玩玩具,催促了好几遍,才慢吞吞的来到饭桌。吃饭的时候,又是小口小口的,特斯文,结果妈妈收碗筷了,她还没吃饭。

对丹丹这样的情况,妈妈真的成了“狮子吼”,而且每天都要上演。妈妈常说这是上天派来惩罚她的,其实是妈妈不了解孩子磨蹭是什么原因。

1、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

曾经有一个同事,做事就是拖拖拉拉的,一天的事情要两天来做,即使事情特着急,但他一点都不急,到了最后时刻,就草草了事。

对此老板找他谈话了好几次,最后实在受不了,就把他辞退了。我就说,你做事就不能快一点吗?他说他历来都是那种习惯。我就顺口说了,你爸爸是不是这样的?他说是。

为什么我这么问呢?因为我老家也有这样的情况,爸爸属于那种“懒”的性格,虽然对重要的事情很上心,但生活状态就懒懒的。

希波克拉里在探索人的肌体特征和疾病成因时,提出了“体液学说”,指出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疸、黑胆是人体在组成部分,而四种体液在人体的不同比例形成了不同的气质:

性情急躁、动作迅猛的胆汁质;性情活跃、动作灵敏的多血质;性情沉静、动作迟缓的粘液质;性情脆弱、动作迟钝的抑郁质。

这也不难发现,当人体的粘液比例过多的时候,他就会免得做事迟缓,拖沓。从这些方面发现孩子磨蹭的原因了,但这都不是孩子故意的行为。

2、孩子不同年龄造成的磨蹭

孩子在不同年龄,注意力的时间不一样。

孩子小,做什么都是三分热,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做作业,能认真做的时间,只有几分钟,然后就不能集中精力做了,特别容易被外界吸引,从而打断孩子的思路。

在孩子做作业的过程中,也能发现孩子边做作业边玩橡皮,橡皮上的铅笔印就能发现。那也是孩子不集中精力的表现。

儿科专家指出,几个月的宝宝注意力只有几十秒钟,一岁的孩子注意力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注意力也会更集中。

所以,孩子磨蹭的习惯,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么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和谐温暖的环境,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去打扰孩子。

除了这些原因以外,还有这些原因:

1、孩子不喜欢做

大人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要么不愿意做,要么就是磨磨蹭蹭的做,表面在做,实际心里很抗拒。

当叫孩子去打扫卫生,或者去洗自己的衣服时,就说要上厕所,口渴了等,找借口不做,实在推脱不了了,那么就是很不情愿的做,以很慢的速度做。

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幼儿园、兴趣班现在都开始用提高孩子兴趣的方式来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

比如上完一节课,老师会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发“奖券”、发“礼品卡”等方式,吸引孩子去做。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有目的性,也就有了想要表现好的想法。从而一步步的喜欢去做某件事,或者学习某样东西。

2、父母溺爱孩子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宝宝,有些父母对孩子好,但同时要求严格,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孩子。

而有的父母对孩子好,却只是表面上的好,比如给孩子买很多的玩具,帮孩子收拾玩具,帮孩子穿衣服,甚至孩子五六岁了还要给孩子喂饭吃。

当要求孩子独立完成的时候,孩子就很不愿意了,甚至说“为什么要我做?”“为什么要我学习?”从心里抗拒去做那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家里有父母帮助,可孩子终归要到社会中去,谁会让着他,谁会帮着他?从小没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长大了怎么办?可能孩子就会责怪你没有把他教好。

从小所有的事情被父母代劳了,孩子就会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从小不教孩子主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长大了孩子就会有“懒”的性格,等着某个人取帮他。

3、从小养成了“慢”的行为

星星从小就被妈妈教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星星表现得还不错,但就是速度比较慢。因为星星小的时候也是不愿意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但妈妈会强制要求,迫于无奈才做的。

由于心理抗拒,所以做的速度很慢,希望以此来达到不做的目的。可妈妈不怕花时间,只要孩子做,做得慢一点没关系。也正因为这样,所以星星就养成了做事磨蹭的性子。

以前妈妈觉得只要星星愿意做,速度没关系。但现在又着急星星做得太慢了,妈妈看着都着急,不知道怎么办。

怎么帮助孩子把磨蹭的习惯改掉呢?

1、让孩子受到挫折

只有让孩子知道磨蹭是会受惩罚,挨批的时候,而惩罚他的人不是家长,而是其他人,比如老师。

童童因为磨蹭的习惯,早上七点起床了,而七点五十必须到教室,妈妈催促着“快点,再快点”,但童童就像没事人一样。

妈妈就等着孩子刷牙洗脸,吃早餐,然后再上学,在上学的路上也是慢腾腾的,这下到学校就迟到了,被老师点名批评,还罚了站。

会家的时候,他就闷闷不了了,妈妈问他,他也不说。妈妈就说,是不是去迟到了,挨批评了,孩子点了点头。

妈妈说,那以后速度要快点吗?争取第一个到教室?童童点了点头,说以后再也不磨蹭了。孩子最听老师的话,即使反驳家长,也不敢说老师的不对。所以要让孩子受一点挫折,才会知道怎么去改正。

2、孩子的事情少插手

大人都知道“偷懒”,愿意做的事情会做,不愿意做的事情很排斥,但有人帮助的时候,就觉得有人可以依靠,做事就不积极了。

而孩子也是如此,他宁愿多花时间玩,也不愿做一些生活和学习上的事情。扫地、洗袜子、洗碗,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在这些经历中,他才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才会懂得心疼父母。

卓卓看着妈妈在洗碗,就想自己也尝试一下,妈妈就顺势给孩子了一个机会,即使孩子没洗干净,甚至可能摔坏碗,但那都不要紧吗,关键是孩子愿意去做那些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学会了做那些事情,而且当妈妈再让他做的时候,他也不会排斥,甚至会因此更懂得心疼妈妈。

3、可以用一些奖励来增加孩子的积极性

孩子天性就是好玩,怎么玩都可以,爱看电视,看很久也愿意。但对学习和做家务不是很感兴趣,可为了孩子将来,爸爸妈妈可不能惯着孩子,顺着孩子。

为了对孩子负责,不得不让孩子参加上学习和做家务上来。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每天做一点作业,看一点书,那么可以隔三差五的奖励孩子看一集电视,玩一次手机,或者买一个玩具。

并且说明,只有孩子表现好的时候,才有奖励,奖品只能奖励给优秀的孩子。

乐乐原来不喜欢画画,但妈妈还是给他报了一个班,乐乐让第一节课后,老师发了一个钻石奖券,而十张钻石奖券可以换一张皇冠奖券,然后就可以根据皇冠奖券的数量来换不同的玩具。乐乐高兴坏了,每天都期待上美术课,想看看皇冠奖券是什么样子的。后来的目标就是集更多的皇冠奖券,去换更好的玩具。

看来顺着孩子的兴趣走,孩子也会慢慢爱上学习的。

小孩子有那么一点点磨蹭,有那么一点点“慢”,但要区分对待孩子的磨蹭和“慢”,从而“对症下药”,给孩子少走弯路。

我们平时也要有耐心,也要给孩子机会,也要做好引导,甚至要“净化”他生活的环境,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他变成一个优秀的孩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