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妈妈,是最幸福的事情之一。
刚当爸爸妈妈,也是最焦虑的阶段之一。
作为新手爸妈,你会不断地遇到各种育儿难题,尤其是刚出生地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是幸福且紧张的状态。
比如,宝宝出生后尽快母乳喂养,促进乳汁的分泌。不要给宝宝喂食葡萄糖水,监测宝宝体重,只要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依然等待妈妈泌乳,保证第一口奶是母乳,因为这样可以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黄疸的发生。
如果家长不学习,就有很多个“坑”等着你,“坑”小是骗你的钱,大了说甚至危及宝宝生命!
1、挤乳头
在宝宝出生后的一周左右,男女宝宝都可能出现双侧乳房肿胀的情况,甚至会分泌乳汁,这都是正常的。这是因为胎儿期在妈妈的体内,受到一定量的激素刺激导致的,出生后不久,随着激素水平的下降,肿胀会自行消退,无需特殊处理。
2、茵栀黄退黄疸
茵栀黄是一种泻药,通过增加排便,来促进胆红素的排泄,这种方法可能会有效果,但是其后果可能使宝宝肠道功能出现紊乱,得不偿失。
我国新生儿黄疸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高、占据了较大住院新生儿比例。新生儿黄疸的最主要的消退途径是通过“多吃多排”完成的,渡过黄疸期的新生儿一个关键动作便是“多吃多排”,通过适量的多吃多喂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助力胆红素排出体外。
3、去胎毒
由于母亲体内有湿毒,导致宝宝身上出皮疹等,还有人把湿疹、黄疸以及鹅口疮都归因于胎毒,给宝宝喝一些中药进行排毒。
目前医学已经有了治疗方法,出现后,应当及时就诊,采取正确的方法。
中药不仅会损伤宝宝的胃肠功能,还具有一定的肝肾毒性,对于尚未发育完善的小宝宝来说,非常不利。另外,小宝宝的胃容量非常小,口服中药后减少进奶量,也会导致营养不良。
4、喝葡萄糖水
宝宝出生后,妈妈还没有产奶,老人担心宝宝饥饿,会喂食葡萄糖水。实际上,宝宝出生的时候,自身已有足够的能量储备,可以满足3天内的代谢需要,所以不用担心会饥饿。
对新生妈妈来说,让宝宝早吸吮到妈妈的乳头,才能让妈妈早开奶,从而给宝宝最好最珍贵的初乳。
5、“压惊”
新生儿宝宝睡眠易醒、多哭闹,就想当然的认为宝宝是“受惊”了,要给宝宝吃各种“压惊”的中药,这是婴儿的一种正常反应,叫做“惊跳反射”,可能与胎儿期受到妈妈子宫的包裹,出生后尚未适应有关。
随着月龄增长,一般2个月以后,这种现象会逐渐消失。
6、剃胎发
剃胎头可以让宝宝的头发越来越密,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头发生长在头皮下方叫做毛囊的地方,剃除已经长出皮肤外面的头发,对毛囊没有任何影响,所以根本不会有那么神奇的作用。
一般在8-9个时候,有的孩子更早(6个月)或者更晚(2岁),也就是说,什么时候理发,完全由宝宝头发的生长情况而定,不要听信这些旧习俗。
7、不要给新生宝宝喂水
除非儿科医生另有建议,否则没有必要给新生儿喝水(包括糖水、电解质溶液和果汁),因为喝水可能会影响宝宝对奶的需求,使他无法在生命初期获得足够的营养。新生儿只需要喝母乳或配方奶就可以了。
养娃这事儿,说难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作为新手家长,最重要的是有科学育儿的意识,平时“孕婴健康风控”上测评,有问题直接到论坛搜索权威的科学育儿知识。
特别实用,适合新手爸妈照着按月养娃,自己少焦虑、养娃少坑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