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肤粉嫩红润,没几天后皮肤却开始发黄,这是很多新手父母最常遇到的问题,当被医护人员告知宝宝有黄疸时,做父母的往往开始担心了起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时期的黄疸大部分是在出生后的第2~3天开始出现,并于第5~7天会达到高峰,然后再慢慢消退。
如何形成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的红血球寿命较短(新生儿红血球寿命平均约为70~90天、成人红血球寿命约天),所以血红素代谢成胆色素的速度较快,而且肝脏代谢的功能较弱所以排出速度较慢,胆色素便容易堆积起来,造成黄疸的现象。一般最高值约为12毫克/ml血液,这种黄疸不会对小宝宝造成不良影响,也不需治疗,称为「生理性黄疸」。
除了生理性黄疸,其他可能造成黄疸的原因还包括母亲与婴儿的ABO血型不合、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红血球酵素缺失、出血性问题、先天性胆道闭锁等等,这些因素所造成的黄疸就需要进一步的检查。一般来说,会造成黄疸在24~48小时内快速升高,或是黄疸数值超过15mg/dl,称为「病理性黄疸」。
一般来说,过高的胆红素容易堆积在皮肤及黏膜组织,或是在中枢神经形成核黄疸,而造成永久性的中枢神经伤害,所以必须积极处理让黄疸降下来。
母乳造成黄疸的种类和原因
近年来大力推行母乳哺育,家长会遇到新生儿黄疸因此比较久或比较高,为什么会这样呢?此时到底要不要停止母乳哺育呢?
哺乳性黄疸(Breastfeedingjaundice)
通常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第三天到两周大之间,因为哺喂母乳的初期,妈妈的母乳量尚不充足,使得宝宝母乳喝的量不够,加上身体内水分不足,所以会有一段时间黄疸指数上升的速度较快。此时不应该是停掉母乳,而是加强哺喂母乳的次数,使宝宝吃到足够的奶水,可以帮助宝宝加快废物由大便排出的速度,降低黄疸情形。这段时间只要注意宝宝是否有脱水的情形,持续追踪胆红素值,处理得宜其实是不需要停喂母乳的。
母乳性黄疸(Breastmilkjaundice)
另外有一部分哺喂母乳的宝宝,黄疸出现的时间比较久,可能自出生一周后持续到两个月大之间,这是因为母乳里的某个成分让胆色素的代谢变慢了。这类的宝宝多半吃的好、活力好,尿量也正常。胆色素可能持续在10mg/dl以上,检查无任何的异常。此时观察的重点在有无出现异样的大便颜色(请参照健儿手册中的大便卡),必要的时候监测一下胆红素值即可。
至于宝宝黄疸照光治疗的标准为何,其实和宝宝的出生天数及出生体重有关,并不是一个绝对值,所以早产儿和足月儿的标准是不同的。以足月儿出生体重2,公克来说,出生三天内不超过12mg/dl,出生五天不超过15mg/dl,出生七天不超过18mg/dl,都不用照光处理。
在家如何观察
一、5-10-15rule:依肤黄的情形,分布越往下表示胆色素值越高,简单的区分可以头(5mg/dl),躯干(10mg/dl),四肢(15mg/dl),手掌脚掌(>15mg/dl)来看,要和出院时的状况来比较肤黄分布范围。
二、观察活力与食欲:吃得好、睡得好、活动力佳一般而言没问题。
三、记录小便次数:有重量的尿布算一次,大于6次就代表奶量喝得够,黄疸比较不会突然上升。
何时应该就医?
黄疸指数高峰期在第5~7天,所以出院后2、3天内按时回诊,可以避免黄疸高峰期突然窜高而被忽略。另一种可能是宝宝喝奶不够造成脱水,而使胆色素快速上升,因此如果换尿布的次数一天小于6次,或体重上升不佳,就要小心观察肤色,如果变黄的范围快速增加就要立刻回诊。
另外,儿科医学会建议延长性黄疸(prolongjaundice)肤黄超过一个月,要回诊测量直接型胆色素与胆色素总量的比例,避免忽略掉胆道闭锁疾病的可能。
若是父母比较不会观察,或心里仍有疑虑,记得直接回诊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