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后还会很辛苦,但想做医生是自己的信念 [复制链接]

1#
视频网站免费vip账号 http://m.360xh.com/xinwen/3260/66346.html

编者按:我们已经于6月20日发布“好奇心大调查之大学生系列”,我们将会用数十篇文章探讨大学生的消费、爱情、工作、迷惘以及他们对虚拟世界的态度。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是我们采访的50位同学的独立故事。第十七位聊了聊她的志向和实现这个想法过程中的感受。

筱雅希望做一名医生。

“小时候就想做医生,那时我的手经常脱臼需要复位,医院,医生们马上会解决我的痛苦,当时就觉得医生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的职业。”

成就感和被人肯定是筱雅选择职业方向时考虑的重要因素。这和她从小的学习经历也有关系——她几乎是在这种感觉里长大的孩子。

在读书方面,筱雅几乎没遇到过什么对手。妈妈在这件事上对她格外严厉。筱雅回忆起初中有一次自己比班上的第二名高了十几分,妈妈还是会额外地找题来让她做。“如果那时候没有考第一名,妈妈就会对我表现得很失望。”

后来筱雅考取了一所重点大学的医学院。医院实习,筱雅开始觉得这个职业与原来的想象有些出入。

现在,筱雅刚刚结束五年的本科学习,毕业典礼上她和所有医学生一起宣读了希波克拉底誓言,之后她会直博,继续完成五年的学业。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每位医学生行医前的誓言图片来自Njmu

她说:“希望毕业之后,能顺利留在第一妇婴工作,快点升主治医生。”而她最高的期望是能像她的导师一样,当大家提起某种疾病,自然就会想到她。“我的导师经常说,当上海滩提起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她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我们将筱雅的故事以口述的形式呈现,希望帮助你更好地认识她。

身为医学生如何看待现在的医患关系?

我的临床指导老师是这么和我说的,虽然现在新闻中爆出来了很多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事情,但大多数的病人是很好的,不一定说他们要非常感谢你帮他们解除了病痛什么的,但他们会认可你做的工作。

他们会说:“这个医生对我很好的呀,查房、询问病情或者问什么问题他都会解答。”他们还是会认可你的工作,可能有一小部分病人会比较冷漠,认为治好我是你该做的,也不必去感谢你或者苛求你。

韩剧《太阳的后裔》图片来自豆瓣

然后有一些极个别的病人会比较难以接触,但是一般临床上的医生遇到这样的病人都是以和为贵,因为医生真的很忙,像门诊的医生一天需要看个病人,有些事情反反复复解释也会比较烦躁,但是老师还是会建议以后我们要多和患者沟通。

我们看到一些报道如果特别夸张的话,还是会有一点生气的,也会有一些不被理解的感觉吧。像之前有一个新闻是烤箱烤死婴儿的事情,那个报道应该是用了一些比较夸张的手法,但是如果普通人接触这个报道就会觉得这是真的。

但在我看来,就很可笑,因为明显是因为那个婴儿有*疸,然后对他进行紫外光的照射,婴儿后来又因为一些其他事故去世了,所以最后为什么会演变成一个这样吸引眼球的报道?我们看起来还是蛮生气的。

在医院临床实习时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历?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经历是在急诊的时候。一般晚上我们会去急诊室和老师一起值班,就会看到一些外伤的病人,或者是心梗的病人,这个时候我们会要马上去处理。

韩剧《太阳的后裔》图片来自豆瓣

这时如果患者是小孩子或者是老人,患者家属的情绪就会非常激动。比如有小孩儿头皮擦破了,出血了,这个时候患者家属就会非常激动,很多病情在患者家属看来都很严重,觉得自己的家人应该马上接受治疗。我理解他们的心情,医院的流程来说确实应该按照顺序来,其实来急诊室的病人都挺严重的。

在医院实习,生老病死,看了以后会很悲观。实习之前并没有想到社会很复杂。你生一场疾病会造成多么大的影响,医院之后,你会看到八九十的老爷医院,我就会想看看美好的事情。

电影《小王子》,讲给成人的童话;图片来自youtube

去年四五月的时候在急症室工作,那个时候每天都过很悲观,很焦虑。当时我男朋友给我读了一本书《小王子》,就觉得很好。有的时候他到我宿舍,我就在那里晒太阳,他就会读,大概读半个小时,我就会昏昏欲睡,但一边晒太阳一边听这种很善良故事,就很开心。

在美国交流感受到的中美医疗和学习的区别?

最大的不同在于美国所有的医学生都是从普通的本科开始读起的,所有人的本科都是四年,完成后才可以申请读医学的博士,本科学什么专业都行,但是一定要很优秀的人才可以成为医学的研究生。

在那边最大的感触是看病不紧不慢的。他们是一个社区中会有家庭医生,你只有通过家庭医生的预约,医院里面去看比如心内科的医生、神经内科的医生等。

医院走的是急诊的流程,但在美国急诊报销的比例非常低,通过家庭医生上去的报销比例是很高的。所以如果不是非常紧急的疾病,大家就不会走急诊流程,这个是最大的制度区别。

美剧《周一清晨》,是筱雅很喜欢看的一部讲述医生故事的美剧图片来自豆瓣

我们医学生比较羡慕的是,那边的医生和患者属于比较长期的关系,比如肿瘤嘛,要经过放疗、化疗等等,这个放疗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他们就会相伴很长一段时间,一年、两年甚至更久。

美国老师带我们去看病人时,会有医生的秘书和护士把病人的资料拿过来,然后医生看完了之后再带着我们去看病人,和他们聊天。时间会比较久,我们那位医生基本和病人可以聊到15min-30min之间是很正常的。

但你要知道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实现的,医院医院,可能5min是一个平均的值,专家门诊可能会长一点,美国医生可能一天就看3个病人,但是中国医生的门诊一天要看个病人。

美国也有职业医生考试,里面包括了笔试和面试分数,这里面会按照分数高低来分专业,像神经内科肯定就需要非常高的分数,家庭医生可能就会稍微低一点。像中国人去那边做医生,大部分做到的都是妇产科、病理科这些科室,要求相对没有那么高。

如何选择的科室?

我觉得这个针对不同的人吧,有的人不喜欢操作性很强的科室,场景性比较强,会选择内科。有的女生觉得自己在外科或者妇产科太辛苦了,希望清闲一点,所以她可能选择去皮肤科,或者放射科这样的地方。但像我比较喜欢外科,因为我喜欢操作性、动手性很强的事情,就好像我以前很喜欢手工课,实验课、同样也很喜欢外科的手术。

美剧《周一清晨》图片来自豆瓣

在手术台上虽然你做的是同一种手术,比如全子宫切除,但每一个具体的病例都是不一样,所以当你开始手术之后,你就会遇到很多大体上相同,但实际上具体情况很不一样的病人,这时候我就会感觉很有创新感,每个病人都不一样,就会有新的体会和学习,第三个我觉得外科的效果很明显,一些疾病做完后痛苦可以很迅速地缓解,我比较喜欢直接的治疗方法。

其实我非常喜欢脑外科,但七八个小时的手术,我可能真的站不住,最后我还是选的妇产科,我导师在这个领域很强,它也是外科的一部分,也挺好的。

医学生的迷茫

说到迷茫更多的是对比自己和身边的同学产生的迷茫。

比如会听到同学说,我原来的高中同学他们出国了,身为一个医学生想要去国外学习很容易,但是你想留在国外工作是很难的,所以基本大家去国外都会再回来,但我们身边的很多同学去了国外可能就不需要回来了,可以在那边找到工作,然后移民等等方法都有。

第二就是我的很多朋友比我们早毕业一年,工作一年后的同学再和我们相见,心情也很不一样的,有些同学在这一年工作中可能干得风生水起,他们人生的路就已经和我们不太一样了。

我有时候也会有一些困惑,我这么辛苦工作,每个月只有块的工资,还要再读五年书,学费又那么贵,最后上临床以后,还要很辛苦很辛苦,就到底值不值得。

但最后还是觉得,想做医生是自己的信念,我自己一开始也明白学医要付出很多,最后得到的回报与你的付出可能不是成比例的,但想到以后有机会成为一名受人爱戴的医生,在某个领域做得很优秀我就释怀了。

还好吧,只是每个人选择的路不同而已。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