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从怀孕到生产一路通关打怪,以为娃生出来就没那么辛苦了,但没想到后面有更多的难关待闯,比如很多宝宝都会患有母乳性黄疸。
“宝宝黄疸快三个月了还没退!”
“听说是母乳引起的?那需不需要停掉母乳呢?”
“那我以后还能继续母乳喂养么?”
讲真,我们懂你!但别犯难,更别焦虑,今天咱们就把母乳性黄疸一次讲透。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是发生在健康母乳喂养儿(多为足月儿)中一种常见的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2]。
看名字就知道母乳性黄疸与母乳有很大关系:母乳性黄疸往往在母乳喂养一段时间后出现,而且消退较慢,持续时间也比较长。
母乳性黄疸分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发型发生时间,可能跟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时间相似,也就是在出生2-天出现,第4-6天最明显,2周内消退,但是黄疸最高值会超过生理性黄疸。
而迟发型可能紧接在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也可能是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
不过粑粑麻麻们不必担心,除皮肤有轻度到中度发黄以外,母乳性黄疸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2],所以母乳性黄疸的宝宝在喂养充足的情况下,身高、体重等增长是正常的。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到现在并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目前主流观点认为:母乳中含有一种特殊的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宝宝吃进母乳后,这种特殊的酶也来到宝宝身体工作,导致宝宝消化道内这种酶增多。
这种特殊酶在消化系统内把结合胆红素分解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而这些未结合胆红素经过消化系统吸收,以及身体循环后,输送到血液中。所以血清中的未结合胆红素就增多了,宝宝看起来就成为了小黄人。
但是,母乳性黄疸是未结合胆红素水平高,而结合胆红素水平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当胆红素水平过高时,需短期干预使其尽快降到安全水平以下。随着宝宝肝脏逐渐发育完善,代谢加速,母乳性黄疸就会自然慢慢消退了[]。
母乳性黄疸,一定要停止母乳喂养吗?
如果宝宝只是眼白、小脸蛋黄,但精神状态很好,那就大多数时候不用停母乳,且要保证充足喂养。
不过麻麻要做好跟小黄人相处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毕竟母乳性黄疸一般在4-12周后才下降,而且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在有的宝宝身上可能需要更久。
但是如果黄疸迟迟不退,且医生建议停母乳的情况下,可改为配方奶喂养2-天以上,直到胆红素降到安全范围内再恢复母乳。
注意:
1、如果是母乳性黄疸,停母乳好转后又吃回母乳,那宝宝还会发黄,这是正常的,不要紧张。
2、暂停母乳的时候,麻麻要正常吸奶(2-小时吸一次,吸空双侧乳房),可保证奶量正常分泌,避免堵奶。
、改为奶粉喂养的时候,除了要选择适龄奶粉外,还要选择合适的奶嘴,避免奶嘴孔太大,奶液流速过快造成宝宝呛奶。
4、该复查的时候要复查。
最后,还是要强调一下:
宝宝黄得明显或者黄得时间久,要先找医生确认原因,排除胆道闭锁等病理性黄疸,不要因为,就自己默认是母乳性黄疸。
毕竟母乳性黄疸不是“看”出来的,需要综合很多方面评估判断,专业的事情一定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哦。
参考文献
[1]付书旺,沈清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以及治疗方法[J]..
[2]董娟.母乳喂养和新生儿黄疸的关系[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6):-.
[]丁国芳.母乳喂养和母乳性黄疸[C].月龄婴幼儿科学喂养研讨会资料汇编..
免责声明
本文来自互联网整理编辑,旨在分享传递育儿知识,不代表作者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