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电子产品辐射被证明并没有什么影响,但屏幕蓝光已经得到证实确实存在很大的危害。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家谈“辐”色变,却对蓝光问题不够重视。那今天要给大家带来的是一篇小科普文,下面将为你介绍蓝光对眼睛的危害,并给出相应的防护应对措施。
什么是蓝光?
蓝光,又称高能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nm-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广泛存在于电脑显示器、荧光灯、手机、数码产品、显示屏、LED等光线中。该波长内的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甚至诱发致盲眼病。
太阳光中25%~30%是蓝光。所活中无法“断离舍”的手机、平板、电脑屏幕、LED灯等电子设备发出的光线中都含有蓝光。因此,蓝光可谓无处不在。
蓝光主要哪些危害呢?
1、损坏结构
有害蓝光具有极高能量,有损眼部结构,会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白内障以及黄斑病变;
2、视觉疲劳
蓝光波长短,导致眼球无法正常聚焦,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视疲劳;
3、影响睡眠
蓝光会抑制褪黑色素的分泌,而褪黑色素是影响睡眠的一种重要激素,睡前玩手机会导致睡眠质量不高甚至难以入睡。可见蓝光的危害是相当大的,所以针对我们最常接触到的蓝光源——手机等电子设备,选择并配备抗蓝光膜是非常有必要的。
但是呢,蓝光并不是一无是处
蓝光可以用来治疗新生儿黄疸。这是因为新生儿出现黄疸时体内沉积的胆红素吸收波段和蓝光波段一致,通过光—氧作用,可以将脂溶性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然后经由大便排出体外。
蓝光还具有调节生物节律的作用。主要是~纳米的蓝光,可以调节褪黑素水平,与人的睡眠、情绪和记忆力等有关。
复旦大学开展的一项单色光对豚鼠屈光发育的动物实验发现,纳米的蓝光对豚鼠光学离焦性近视的生成具有阻止作用。这意味着蓝光可能具有近视保护作用。近年很多研究证实,当前儿童近视的高发与户外活动缺乏有关,室内光线中的蓝光不及自然光,蓝光的缺乏也可能是导致近视高发的一个因素。
儿童采用有一定蓝光比例的光源,可能对近视发展有一定的延缓作用。不过,目前关于蓝光具有近视保护作用的结论还有待更多的研究证实。
因此,蓝光都是有害的,这一说法并不准确。让人畏之如虎的,与其说是蓝光,不如说是短波蓝光。
人人都能戴吗
并不是人人都能配戴防蓝光眼镜。人们进行正常的工作、学习,无须对蓝光危害过于敏感,也没必要天天戴防蓝光眼镜。对于已有视网膜病变,或者已行白内障手术的人群,眼镜对蓝光的过滤作用比较差,需要比正常人更加注意防蓝光,可以选择戴防蓝光眼镜。此外,长期对着电子屏幕的人群,一副合格的防蓝光眼镜可以帮助减轻眩光和视疲劳症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蓝光对眼睛的伤害。
前文虽提及蓝光可能具有一定程度的近视保护作用,但并不建议儿童青少年日常配戴防蓝光眼镜。相比戴防蓝光眼镜,注意用眼卫生更为重要。毕竟伤害眼睛的习惯有很多种,总不能都让蓝光来“背锅”。一个好的用眼习惯要遵循“20—20—20”原则,即用眼20分钟,盯着20米以外之处,让眼睛休息至少20秒。
儿童青少年保护眼睛,还需要多进行户外活动。每天白天进行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帮助控制近视进展。你对眼睛真正的爱,应该体现在好的行为习惯上。健康的用眼习惯,才能让你拥有健康的眼睛。
短波蓝光危害大吗
短波蓝光是波长介于~纳米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短波蓝光最常见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睡眠障碍短波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分泌减少会影响睡眠状态。这也是很多人抱怨,睡前玩手机或平板睡眠质量差的原因。
眩光和视疲劳高能量的短波蓝光,遇到空气中的细小粒子时散射概率较高,容易引发眩光,使得本来正好聚焦于视网膜的成像,聚焦于视网膜前,造成色觉偏差。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长时间使用手机或电脑的人,会出现视物模糊、眼部酸胀等不适。
晶状体混浊除了紫外线导致晶状体混浊出现白内障,眼睛的晶状体也会吸收部分蓝光,进一步加重白内障。
黄斑病变~纳米之间的短波蓝光会导致黄斑区毒素量增加,导致眼底出现黄斑病变。
视网膜光损伤~纳米之间的短波蓝光具有强穿透力,会穿透晶状体到达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以及光感细胞的损伤和萎缩,会导致视力不可逆地下降甚至丧失。
但是,蓝光对视网膜的损伤与光照程度和时间有关。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视觉健康实验室联合温州医科大学做了一次蓝光视网膜损伤研究,得出结论:当蓝光峰值广谱~纳米,照度超过1勒克斯,直接照射视网膜细胞持续3小时以上时,会出现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和凋亡。
实际上,日常室内的照度一般不会超过勒克斯,很多家用的LED灯都是结构封装,采用背光或者侧发光模式,蓝光的强度远达不到引起损伤的程度。
而且,我们的眼睛也没有那么脆弱。人眼具有自动调节入眼光线的能力,晶状体本身也可以过滤部分蓝光。因此只要不是直视特别强烈的光线,日常生活中接触蓝光,远达不到危险的程度。不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的人群可能会产生蓝光造成的视疲劳。
#意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