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雨水多发,降雨后小麦锈病极易爆发,小麦被锈菌侵染后,叶绿素被破坏,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的叶面积减少,后期叶片表面破裂,水分从裂口处大量散失,最终导致株高、穗长、穗粒数、千粒重显著降低,如果防治过晚或者防治不当,则可能会给农友造成严重的损失,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治:
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又叫黄疸,包括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其中对小麦为害较大的是条锈病和叶锈病,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重的一类病害,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小麦锈病属干气传病害,暴发性强、流行速度快,由于今年气候条件适宜,小麦锈病或有加重发生的趋势,所以,要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小麦锈病发病条件
小麦锈病锈菌主要以活体寄生方式在小麦上完成周年侵染循环。病菌来源是冬孢子、夏孢子在小麦田周围杂草或自生麦苗上越冬或越夏,部分地区小麦品种连续种植多年,品种特性退化,抗病抗锈能力减弱。到了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容易爆发:秆锈发病的最适温度18~25℃,叶锈为15~22℃,条锈为9~16℃。
因此,在春季一般条锈病发病最早,叶锈病次之,秆锈病最迟。春、夏季天气波动幅度大,暖冬气候条件适官,或者连阴,连续降水口数多,致使一壤湿度大,麦叶结露时间长,均能诱使锈病大流行。
由此可看出小麦锈病有喜凉怕热的习性,因此春秋发病率较高:3~4月开春后,小麦锈病大面积发生;5~6月份气温升高,病原菌的侵染能力下降,此时病原菌将寻找温度低20℃、敏感型的小麦作为越夏场所;9月份秋季来临后,这些病菌通过气流传播,再次对小麦进行侵染;进入冬季后,病原菌安全越冬,翌年再对小麦进行侵染。
小麦锈病防治:
推荐使用真菌性病害套餐包,由和复配而成。既有治疗性和保护性双重功效,又能给病株补充养分。施药后,迅速传导至整个植株,锈斑不再扩大,伤口逐步愈合。在各个生育期均可安全使用。高效广谱,一次用药,可杀死多数病害。对大多数真菌引起的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炭疽病、黑星病效果显著。具有叶面肥功效,果蔬着色好,品质高,无病斑。
规格:(5克+10毫升+30毫升)*2组合/套
防治对象:锈病、白粉病、叶斑病、纹枯病、稻曲病、斑点落叶病、炭疽病、赤霉病、黑星病、疫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
用法用量:每套兑水60斤均匀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