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刘江勤刘江勤
文丨刘江勤
图丨来源于网络
上一期我们讲的问题可以叫母乳喂养性黄疸,因为喂养不足引起。对于超过2周黄疸还没有消退的母乳喂养婴儿,都会判断为母乳性黄疸。为什么母乳喂养会引起黄疸呢?
我只有一个推测的,并不准确的答案。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胆红素会被肝脏代谢,有一种酶叫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会在胆红素分子上接上葡萄糖醛酸基,从胆道排泄到肠道,从大便排出。推测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肠道的菌群会使这个葡萄糖醛酸基与胆红素分解,重新变回脂溶性胆红素从肠道吸收进入血液,称为重吸收增加引起的黄疸。
这个机制没有那么重要,因此没有多少人有兴趣搞清楚。真正最重要的问题是:母乳性黄疸会不会引起胆红素脑病?
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在于两个,其一是黄疸的原因是重吸收增多,而不是自身产生过多。其二是发生的时间通常在2周后,此时大脑的屏障功能更完善,胆红素不容易侵犯到神经。
次重要的问题是:长时间的黄疸会不会对身体有害?
答案也是否定的。因为母乳性黄疸基本上不会超过20mg/dl,大多数在15mg/dl以下。这个黄疸的水平对身体没有什么危害。
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呢?
不是。母乳性黄疸属于排他性诊断,也就是说要排除其他疾病才诊断。因此如果黄疸没有消退,医院看看很有必要。有不少疾病可能早期仅表现为持续黄疸不消退。
可不可以停母乳呢?
不建议。前面说了,母乳性黄疸通常对身体没有危害。重点是排查有没有其他疾病,不需要停母乳。停母乳带来的是降低母乳喂养成功率。
有的家长说:我就停几天不会有影响。事实上中断母乳喂养对哺乳和婴儿肠道都不利,而这种行为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怎么办呢?
如果没有其他任何表现,仅仅黄疸没有消退,每1-2周到儿科门诊看看就好。看儿科门诊的目的是确定黄疸水平,以及排除那些隐匿的疾病。
有哪些隐匿的问题需要排除呢?
?1、慢性溶血病:可以仅表现为黄疸,伴有轻度贫血。
?2、慢性肝脏疾病:这也是为何我建议2个月内没有消退的黄疸一定至少有一次肝功能检查。
?3、隐匿的感染:以泌尿道感染最多见。通常会发现小便味道重。
?4、消化道疾病:如肠旋转不良,会有呕吐胆汁样东西和黄疸不消退,消瘦。
?5、良性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可能父母双方有过类似的黄疸持续较长时间。这种黄疸也会不严重,等待慢慢消退。
不建议家长自己根据某项表现做判断。因为疾病的判断需要一定的医学知识,要把孩子的表现和疾病特点联系起来综合判断。那种希望做某个检查就能搞清楚的想法,很违背医学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