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型肝炎是由HEV感染引起、主要经粪-口传播的急性病毒性肝炎,HEV感染除引起肝脏损害外,还可引起肝外脏器损伤,如神经系统、肾脏、血液系统和其他免疫介导的临床表现。
HEV是全球急性散发病毒性肝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每年约有万例新发HEV感染,其中万例有肝炎症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故戊肝早期预防迫在眉睫。尤其是免疫抑制患者或慢性肝病患者或孕产妇感染HVE后一般病情加重,部分可进展至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重症化、病死率较高。
日前,67岁的刘女士因“尿黄半月,纳差、厌油1周”前往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消化肝病科住院治疗。患者自述有“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病史,长期口服“非诺贝特”降脂治疗,并没有“慢性肝病、糖尿病、脑卒中”等病史。
据了解,刘女士半月前出现尿黄,并未重视;1周前出现乏力、纳差、厌油、恶心、干呕、尿黄加深症状,以为是“胃炎”,就口服了对症药物进行治疗,但上述症状出现进行性加重,医院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
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消化肝病科完善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腹部超声等相关检查,医务人员发现刘女士以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上升为主,戊肝抗体(IgM)阳性。
“因为患者是老年女性,起病急(病程介于2~26周),以消化道症状、皮肤黄染为主要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结果,我们判断她为急性黄疸型戊型肝炎,且进展为亚急性肝衰竭。”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消化肝病科田泽敏说。
结合刘女士病情,该院医务人员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非生物型人工肝对其进行治疗。经过2次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刘女士各项指标恢复正常。
田泽敏表示,急性HEV感染多为无症状或轻微临床表现,约5%~30%患者出现急性黄疸型肝炎,部分特殊人群感染HEV后迅速进展至肝衰竭,病死率高达20%~25%,故对出现原因不明肝损失或有肝炎临床表现的患者应尽早检测抗戊肝抗体(IgM)和血清抗体(IgG)。
专家建议,HEV感染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疫区旅行者、餐饮业人员、集体生活者等高危人群,以及感染HEV后可能病情较重的慢性肝病、育龄期女性、老年人等人群,尽早进行戊肝疫苗接种。
(文/李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