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酒精性肝病的定义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liver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导致的肝脏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严重酗酒时可诱发广泛肝细胞坏死甚或肝功能衰竭。其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临床症状为非特异性,可无症状,或有右上腹胀痛、食欲不振、乏力、体重减轻、黄疸等,病情严重时可有神经精神症状、蜘蛛痣、肝掌等表现。
酒精性肝病属中医的“伤酒”“胁痛”“酒癖”“酒疸”“酒鼓”范畴。以胁下弦急而痛为主症者,属于中医的“酒癖”的范围,可命名为“酒癖”。以腹满不消为主症者,应属于中医的“酒鼓”范畴,可命名为“酒鼓”。兼见身目发黄者,应属于中医的“酒疸”范畴,可命名为“酒疸”。
二、流行病学
21世纪初,南方及中西部省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饮酒人群扩增至30.9%~43.4%,普通成人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4.3%~6.5%。酒精性肝病占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酒精所致的肝脏损害已经在中国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病因病理
ALD致病因素较为单一,多为酗酒所致。种族、遗传以及个体差异也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因素。饮酒后乙醇主要经过肝脏代谢,乙醇对肝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由于乙醇在肝脏的中间代谢产物引起氧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对肝脏细胞产生损伤。
酒精性肝病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以大泡性为主伴有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根据肝组织是否有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分为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酒精性脂肪肝主要表现为肝细胞脂肪变性,主要分布在小叶中央区;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主要特征为肝细胞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小叶中央区肝细胞内出现酒精性透明小体(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硬化主要为肝小叶结构完全摧毁,代之以假小叶形成和广泛纤维化,大体为小结节性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