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01
首先,我们从这位宝宝刚出生时开始分析。
婴儿黄疸,确实是目前新生儿最常见的问题。但大多数都是生理性黄疸,问题不大。
只要遵循多吃奶多排便这个原则,黄疸会随着肝脏功能发育的成熟而自然改善。
如果指数过高的,还可以通过照蓝光的方式进行控制。
以上的方式都是安全没有什么副作用的,对宝宝也是最好的护理方式。
当然,病理性黄疸除外,不过这个宝宝不是。不然医生早让住院观察治疗了。
Part02
但这里却用了茵栀黄颗粒促进排便,它是对肠道菌群有影响的,还好有用妈咪爱,所以破坏性不会很大。
至于用开塞露是可以的。
为什么要用这些药物呢?我判断是孩子吃得少所以排得少。
其实这里只要妈妈多引导喂奶,问题也基本解决了,用药用妈咪爱就好,没必要用茵栀黄颗粒的。
因为它会对肠道造成伤害。
Part03
新手妈妈们普遍都有一个特性,遇到难题了更想通过偷懒的方式来解决。
新生儿吃母乳只要合理引导到位,基本问题不大的。
但只要随意加了奶粉,后面母乳喂养就更困难了。因为奶嘴比乳头更容易吸吮,容易产生乳头错觉。
这样一来,宝宝更喜欢奶嘴,而嫌弃乳头。
乳头的刺激少了,分泌量自然更少。不是母乳不足,是喂养错误导致母乳越来越少。
Part04
只要是喝奶粉的宝宝,都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因为奶粉的蛋白质、脂肪等全部都更难消化。
所以,也更容易出现便秘的现象。
这里就要求妈妈会选奶粉,有的是国际大品牌,但就是难消化。如果妈妈只认品牌,那孩子就得受罪了。
当孩子出现便秘时,妈妈要及时换奶粉,同时做对应的措施,如补充益生菌,按摩促进消化等。这样一来便秘其实很快缓解的。
但事实上很多妈妈都不懂,结果这就导致孩子出现了第二次肠道功能下降,肠道再次受伤了。
包括把屎把尿,也是错误的方式。
Part05
由于妈妈不懂,导致宝宝持续性地消化不良,不仅肠道出问题,胃功能也下降了。
因为胃是主管消化的,特别是对蛋白质,蛋白质消化不好的孩子更容易便秘。
由于胃功能下降,消化能力不足,胃口也就越来越小了,而不是随着正常发育越来越大。
Part06
这时候妈妈更慌了,立马把喂养给打乱。
本身就消化不良,胃肠弱,喂养一打乱,立马加剧了胃肠负担。
结果就是积食性发烧,所谓湿热其实就是消化不良的因素。
如果前面胃肠弱是轻度,现在就发展成了中度。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了。
包括给宝宝用的这一类中药,也必定是寒凉性的,对胃肠和肝脏都会带来一定伤害(不建议给一岁以下用中药)。
Part07
对于胃肠功能正常的孩子,都是建议6月龄左右才考虑添加辅食,而且早产儿还得矫正月龄。
这个孩子本身胃肠功能不足,居然4个半月就开始添加辅食了。
这样对胃负担太大了,直接再次伤到胃肠。
本来胃肠功能的发育就跟不上对应的月龄,虽然4个半月,但胃肠因前面的种种伤害很可能才只有3月龄或不到4月龄的功能程度。
正常满月孩子的奶量是60-90ml,4个月就该是ml左右了。
结果呢?90ml都没有……
Part08
由于胃肠功能跟不上月龄的发育,虽然现在差不多6月龄了,但脾胃功能可以说和4月龄孩子没多大区别。
加上奶粉一直都给胃肠制造负担,所以不仅仅是便秘问题了,脾胃直接给伤成重度了。
对于这种胃肠功能不足,真的不是说吃合生元或妈咪爱能改善的,没有效果很正常。
至于七星茶,还是坚决不能给的,还是那句话,寒凉中药都会伤胃肠和肝脏。
Part09
至于为什么从2个月就开始一直长湿疹?
很简单,未消化的大分子蛋白很容易就能通过防御能力属于弱鸡般的肠黏膜了。
加上胃肠功能不足,食物吃得少,消化不好,吸收不足,自然还影响到皮肤功能的发育。
也就更容易长湿疹,而且还是好不了反反复复的那种。
包括不爱长肉不爱长个都是正常的。
Part10
第一次伤到肠道,是用了茵栀黄;
第二次伤到肠道和胃,是不懂母乳喂养加了奶粉;
第三次伤到肠道,是把屎把尿;
第四次伤到肠道和胃,是乱喂养和吃中药物;
第五次伤到肠道和胃,是过早添加辅食;
第六次伤到肠道和胃,是喂养不合理(目前的喂养仍然是不正确的)。
Part11
看到这里,大家知道为什么说是一手好牌给打烂了吧!
如果这位妈妈在生孩子前或第一次遇到问题时就明白这些喂养知识,孩子就不会白白遭受了近6个月的罪。
当然,世上没有后悔药,更没有早知道。
现在也只能慢慢地把胃肠功能给养回来了。由于一岁前的发育比较快,只要护理得当,还是能弥补过来的,我预计是至少3个月的时间。
一旦拖延时间久了,问题也更严重,发育速度也慢了,时间还更久。
我们遇着的最长的一个孩子足足给养了一年半才差不多跟上同龄孩子的。
所以在生孩子前,建议大家一定要学好喂养。
作者:小儿好养。来跟我学育儿,让孩子爱吃饭,让孩子少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