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发布的最新乙型肝炎发病情况数据,年我国乙肝患者新发人数为97.68万人,相较于年的90.63万人增长了8%。
虽然乙肝感染初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但有部分人会因乙肝出现急性病症,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
急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进而会导致死亡。
在乙肝病毒感染的长期并发症中,有一部分人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等晚期肝病,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
图源网络
乙肝应该如何治疗?
乙肝按照病程长短分为慢性乙肝和急性乙肝。
慢性乙肝是由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因此慢性乙肝的治疗以清除HBV病毒为根本。
急性乙肝是感染乙肝病毒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为阳性,发病急传染性高。急性乙肝的特点是6个月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转,因此急性乙肝患者主要是让身体感到舒适和保持足够的营养平衡,不需要特异治疗。
图源网络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慢性乙肝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有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两种方式。
抗病毒药物
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艾米替诺福韦(TMF)。
这些药物都需要长期甚至终身遵从医嘱服用,很多慢性乙肝患者想要停药,必须经过医生的判断,不能随便停药。
自己停药很可能会产生爆发性肝炎或者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干扰素α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干扰素的优点是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使表面抗原和E抗原下降速度更快。但干扰素对适用人群有限制,可参考下图。
既然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是慢性乙肝的主要治疗方式,我为什么还要给患者用中药呢?
慢乙肝为何需要中医药?
要知道,肝纤维化是导致肝癌发生的头号危险因素。而乙型肝炎病毒会反复损伤肝脏,肝脏又会反复进行自我修复,这个过程会让炎症部位逐渐成为纤维结缔组织,也就是从乙肝发展成了肝纤维化。
当肝纤维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纤维结缔组织不断变得粗壮,就会从肝纤维化发展到肝硬化。此阶段中,如果有某个点位发生率癌变,就会引发肝癌。
图源网络
抗病毒药物和干扰素α虽然可以强效抑制病毒,但它们无法对抗肝纤维化。
目前也没有能够抗纤维化的合成药物(西药)正式获批应用于临床,唯有中药因其“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在阻断甚至逆转肝纤维化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
图源网络
20年,发表在《JInfectDis》(感染病学)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72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逆转率明显高于单独抗病毒治疗组,证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可逆转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甚至是肝硬化的疾病进程。
22年,根据《JournalofHepatology》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接受“中西医结合双抗治疗”的慢乙肝初治患者的7年累积肝癌发生率和肝脏相关死亡率分别为4.7%和0.2%,明显低于接受抗病毒单药治疗者的9.3%和2.2%。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防治领域的疗效优势非常明显,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同时,接受中医药治疗非常有必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即能避免恶化又能改善肝功能,有效降低慢性乙肝患者发展成纤维肝、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中医药辨治慢性乙肝
对慢性乙肝患者的辨证用药,我总结出一条原则,就是清利肝胆,解毒活血。
因为肝位于右胁,胆附于肝叶之间,肝与胆在五行里均属木,经脉又互相络属,构成脏腑表里肝与胆在生理上的关系。
若肝失疏泄,就会影响胆的运作。肝胆失调,会让各种有毒有害的物质无法被肝脏充分分解,只能淤积体内。长久以往,身体就出现大问题。
而慢性乙肝患者的肝功能本就受到损害,其解毒能力大为降低,因此要精准用药,辅助肝脏排出瘀毒,再通利血脉,促进血行。如此可实现减毒增效、保肝降酶、抗肝纤维化,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23年7月,与患者合影
如果这篇文章有帮到您,请您也转发分享给有需要的人。
本文转载自:国医肝病名家茹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