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腥草,原名蕺菜又名折耳根、截儿根,客家话称之狗贴耳,在分类学上属双子叶植物三白草科蕺菜属,具有腥臭味的草本植物。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辛,微寒。归肺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之功能。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1.提高免疫力
鱼腥草可以增强WBC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备解素,在治疗慢性气管炎时,合成鱼腥草素可使患者WBC对白色葡萄球菌的吞噬能力明显提高,血清备解素明显升高。家兔每日肌肉注射鱼腥草素8mg。连续给药3天后,血清中备解素也明显升高,鱼腥草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感染性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2.抗菌作用
鱼腥草中提得一种黄色油状物,对各种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的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也有作用,人工合成的癸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合成的鱼腥草素。合成的十二酰乙醛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为新色腥草素,体内外实验对多种细菌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3.抗病毒作用
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鱼腥草煎剂(l:10)对流感亚洲甲型京科68-1株有抑制作用,并能延缓孤儿病毒ECHO11的生长。朱宇同报道:用乙醇提取得到几个非挥发油部分。其中鱼腥草素Ⅲ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对EMC和HSVⅡ作用不明显,合成鱼腥草素的衍生物亦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鱼腥草提取物(4g生药/ml)对复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明显预防保护作用。
4.利尿作用
用鱼腥草提取物灌流蟾蜍肾或蛙蹼,能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及尿液分泌,从而具有利尿的作用。其作用可能由有机物所致,钾仅起增加利尿的附加作用。
5.防辐射作用
鱼腥草是惟一在原子弹爆炸点能顽强再生的中药材。鱼腥草具有抗辐射作用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无任何毒副作用,不仅适用于空勤人员,也适用于经常接近辐射源的人员。
鱼腥草在南方被叫做折耳根,它原本被作为一种药材,但因为其奇特的口感竟然深受很多人的欢迎,因此,也被作为日常菜肴出现在餐桌。鱼腥草泡水当茶饮,或烹食炒熟当菜吃。咳嗽、痰多、痰黄。临床报道鱼腥草泡水能够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流感、肺脓疡、癌性胸水、肺癌、宫颈糜烂、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黄疸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等多种病症。国外还从鱼腥草中分离出一种防癌抗癌物质;除对胃癌有效外,并对中晚期肺癌、绒毛膜癌、恶性葡萄胎、直肠癌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在炎炎夏日里,喝一些用鱼腥草泡的水,有降暑的作用,能很好的预防热感冒。但是也有部分人不适宜食用鱼腥草,其实各种食物都有适用人群,跟不适用人群,而鱼腥草的禁忌是:
1。体寒者、孕妇、中老年等身体较弱的人群不适宜服用鱼腥草。
2。阴血亏虚、热病动风人群、疔疮肿疡属阴寒、无红肿热痛者,不宜服食。
3.对于部分对鱼腥草比较敏感的人不可吃鱼腥草。
4.体虚的人不宜多吃鱼腥草,因为寒性,可能导致神不振,颓废无力。
鱼腥草在泡水之前必须将鱼腥草洗净,再对鱼腥草进行处理,要把鱼腥草表面的小须全部去掉,再把鱼腥草切成一段一段的,便于泡水。大家可以每天取五十克鱼腥草用沸水泡制后当茶饮。
煮茶时不要用金属器皿,开水煮沸后下g鱼腥草,再置入10颗左右的红枣熬煮到颜色微微发黄就可以喝了。
买鱼腥草时,要挑选那种连叶带根茎的,因为鱼腥草真正有劲的地方还是在根茎上,其清肺的作用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