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发生主要是湿邪为患,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胆,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及个体素质差异,湿邪可从热化或寒化,表现为湿热、寒湿两端。因于湿热所伤或过食甘肥酒热,或素体胃热偏盛,则湿从热化,湿热交蒸,发为阳黄。由于湿和热偏盛不同,阳黄又有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的区别。火热极盛谓之毒,若湿热蕴积化毒,疫毒炽盛,充斥三焦,深入营血,内陷心肝,可见猝然发黄,神昏谵妄,痉厥出血等危重症,为急黄。若因寒湿伤人或素体脾胃虚寒,或久病脾阳受伤,则湿从寒化,发为阴黄。
黄疸以速退为顺,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指出:“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从色泽而言,黄疸色泽鲜明,神清气爽,为顺证,病轻;颜色晦滞,烦躁不宁,为逆证,病重。若色泽逐渐加深,提示病势加重;色泽逐渐变浅淡,表明病情好转。一般说来,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阴黄病程缠绵,收效较慢。阳黄、急黄、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若阳黄治疗不当,病状急剧加重,侵犯营血,内蒙心窍,发为急黄。急黄若救治得当,亦可转危为安。若阳黄误治失治,迁延日久,脾阳损伤,湿从寒化,则可转为阴黄。阴黄复感外邪,湿郁化热,又可呈阳黄表现。倘若湿浊瘀阻肝胆脉络,黄疸可能数月或经年不退,可伤及肝脾,有酿成癥积、鼓胀之可能。
黄疸的消退时间需要分情况而定,生理性黄疸一般持续7到14天开始消退,母乳性黄疸一般2到3个月就可以消退,但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治疗,一般无法自行消退。
剩余49%未读最低0.27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