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疸为“何方妖怪”?
新生儿*疸多由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它可以是正常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也可以是某些疾病的表现,严重者可致脑损伤。新生儿血中胆红素5-7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疸;50%-60%足月儿和80%早产儿可出现所谓“生理性”*疸。新生儿*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需要及时评估和处理的临床问题。
“生理性*疸”是咋回事?
☆ 人类初生时胆红素产量大于胆红素排泄量,我国绝大部分新生儿都会出现“暂时性总胆红素增高”,传统称“新生儿生理性*疸”。
☆ 传统生理性*疸诊断标准是血清胆红素增加在一定范围即胆红素足月儿≤.6μmol/L(12.9mg/dL),早产儿≤μmol/L(15.0mg/dL)。
☆ 健康足月儿进行常规喂养时,有接近2/3的新生儿血清胆红素高峰出现在生后第4-5天,此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快速下降,在生后1-2周时达正常成人水平;早产儿可延迟3-4周。
“病理性*疸”又是咋回事?
☆ *疸出现过早(24小时以内)
☆ 重症*疸,血清胆红素足月儿μmol/L(12.9mg/dl),早产儿(15mg/dl)
☆ 进展快,每日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
☆ *疸持续过久(足月)2周,早产儿≥4周)
☆ *疸退而复现
☆ 结合胆红素超过34μmol/L(2mg/dl)
具备以上任何一项就应考虑为病理性*疸。
宝宝母乳性*疸,是不是就安全?可以一劳永逸?
☆ 早发型母乳性*疸的预防和处理
1.鼓励频繁喂奶,避免添加糖水;喂奶最好在每日8-12次以上;
2.监测胆红素浓度;
3.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指征时可光疗。
☆ 晚发型母乳性*疸处理
1.血清胆红素μmol/L(15mg/dl)不需停母乳;
2.血清胆红素μmol/L(15mg/dl)时暂停母乳3d,在停母乳期间,母亲需定时吸奶;
3.血清胆红素μmol(20mg/dl)时则加光疗。
当宝宝出现母乳性*疸时,考虑家长们不太能掌握宝宝具体的*染程度,建议及时新生儿科或儿保门诊就诊,密切监测宝宝*染情况。
新生儿*疸的原因都是一样的吗?
NO!!!
除了生理性*疸,也有非生理性*疸;引起病理性*疸的因素有很多:
☆ 母乳性*疸
☆ 早产
☆ 宫内感染
☆ 新生儿败血症
☆ 红细胞增多症
☆ 血液外渗如头颅血肿
☆ ABO溶血、蚕豆病
☆ 内分泌代谢障碍
☆ 消化道及胆道疾病
同一*疸值对于不同新生儿个体的损害水平是不一样滴!!!
新生儿*疸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对个体的危害性受机体状态和环境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早产,感染等加重新生儿*染程度;
☆ 在某些情况下,低于现行生理性*疸标准,也有形成胆红素脑病的可能,而超过生理性*疸水平的健康足月儿不一定会造成病理性损害;
☆ 新生儿出生后的胆红素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诊断高胆红素血症时需考虑其胎龄、日龄和高危因素;
哪些高危因素需要密切监测*疸?
病理性*疸不及时治疗的危害
☆ 胆红素脑病:胆红素神经*性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 核*疸:胆红素*性引起的慢性和永久性损害,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
☆ 除了对神经系统产生损害,还会对新生儿心肌组织、肝肾功能、凝血机制等有不同程度的损害。
总结:新生儿*疸要针对个体具体评估其风险,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别人家娃TCB15mg/dl没风险,不代表对你家娃没风险,所以一定不能一刀切。家长们要加强对*疸的认识,新生儿*疸本身不可怕,但是要密切监测及时辨识引起*疸的原因,积极对因对症治疗,才可避免我们不期望看到的后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