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儿童教育心理学文章荟萃
TUhjnbcbe - 2021/1/8 21:24:00

儿童教育心理学文章荟萃()

-08-22烟台和谐家企

自爱=“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


  
  心理咨询中,心理医生要通过缜密的工作,改变了来访者一些关键的不良的投射与认同机制。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通过与无数人的互动,逐渐改变着自己的一些投射与认同的方式,同时也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方式,而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生改变。


  
  运气好的话,我们会遇到一些温暖的过客,他们的温和、爱与宽容可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令我们的内心发生改变。通过与他们的交往,我们甚至可能在相当程度上放弃了童年时建立的内在的关系模式,他们不仅促进了我们的“内在的小孩”的成长,还会改变我们的“内在的父母”,最终令我们学会自爱。


  
  运气不好的话,我们会遇到很多残酷的过客,他们的冰冷、恨与苛刻也会对我们造成很大的影响,令我们内在的关系模式向糟糕的方向发展。


  
  若想少受到那些残酷的过客的不良影响,我们须养成一个意识:在关系中受伤的时候,适当从关系中跳出来一下,用那双旁观的心灵之眼审视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若有了这样一双心灵之眼,你会发现,很多词汇都需要重构。


  
  譬如自爱,在上周的文章中,我已讲到,所谓的自爱,如果从内在的关系模式去看,其实就是“内在的父母”爱“内在的小孩”。


  
  同样,我们可以此类推,自信,其实就是“内在的父母”赞赏“内在的小孩”,而自立,就是“内在的父母”尊重“内在的小孩”的独立空间……


  
  这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也是无比重要的关系。很多人会说,接受自己,爱自己。但是,假若“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冲突性恨强的话,这是并不容易做到的。所以,过于挑剔的父母,很难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自爱。


  
  当然,做不到也是因为,我们常以为,自爱与自信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努力去尝试就可以逐渐做到了,我们很少从关系的角度去审视这一点。


  
  我们不仅要从内在关系的角度上看自己,也要学会从内在关系的角度上去看别人。假若我们学会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这世界上到处是假自信、假自爱和假自尊。


  
  因为,有太多看似自信自爱的人,会给周围的人带来极大的痛苦,这其实暴露出了一个秘密,他们的强大的自我是伪装的,他们必须要把自己的强大建立在别人的弱小之上。他们内在的关系模式中,有一极——通常是“内在的父母”——过于强大,而另一极——通常是“内在的小孩”——过于弱小,这种非常不和谐的内在关系模式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冲突,令他们很不舒服。于是,他们会尽可能地向“内在的父母”认同,而将“内在的小孩”尽可能地投射到别人身上。由此,这些貌似强大的人,对周围人而言,其实是地狱。

儿童的自性和家庭原型(上)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教育心理学文章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