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推拿方法可以治疗新生儿*疸,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这是确实新生儿*疸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著名小儿推拿大师王立新教授研究的新生儿*疸推拿13穴,方法简单,效果显著。医院在临床实践中,与蓝光照射组及口服茵栀*口服液组分组对照评比,其效果明显高于口服茵栀*口服液,效果略低于蓝光照射,曾荣获浙江省中医项目科技进步奖。
先来认识:什么是新生儿*疸?
新生儿*疸分为生理性*疸和病理性*疸两种,两种*疸都会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的症状,而发病时间和持续时间是区分两者的主要因素。
生理性*疸是新生宝宝的一种正常现象,症状表现为在宝宝出生后2-3天出现皮肤、黏膜、白眼球发*,在胸口和脸部的发*现象会特别明显。到了第4-6天时,这种发*现象会达到高峰,2周内消退,早产的宝宝应4周内才消退,需要说明的是生理性*疸期经皮测*疸值最高不超过12.9mg/dl。这段时间内,宝宝除了可能会出现轻微食欲不振以外,不会出现其他不良现象。
病理性*疸则较为严重,很可能会引起核*疸等严重疾病,危及生命。宝宝若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疸,生理性*疸期经皮测*疸值超过12.9mg/dl,足月儿超过2周仍然不消退,早产儿超过4周未消退,甚至继续加重或复发,又或者是出生后1周至数周内才出现*疸的话,就属于病理性*疸。严重病理性*疸对新生儿的影响主要为发生核*疸、肝功能损伤、影响凝血功能等。核*疸为不可逆的脑损伤,会造成宝宝患上脑瘫和智力发育障碍等后遗症,甚至造成死亡的可能。所以新生儿*疸需要引起重视,医院就诊,以明确*疸性质、病因,确定治疗方案,尤其经皮测*疸值高于15mg/dl的,引起核*疸的风险明显增加,必须及时处理。
下面为大家介绍新生儿*疸推拿方法:
1、清胃经,次,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方法:用清法,从腕横纹向指根方向直推。2、补脾经,次,位置:拇指螺纹面或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旋推或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指根方向直推。3、揉板门,次,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方法:指端按顺时针方向轻揉。4、清肝经,次,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5、运内八卦,次,位置:手掌以手掌心为圆点,到中指根交界中外1/3处为半径旋转推运。
操作方法:沿顺时钟方向推运。6、补肾经,次,位置:小指末节螺纹。
操作方法:指端按顺时针方向轻揉。7、清小肠,次,位置:小指尺侧边,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从指根推向指尖。8、分手阴阳,次,位置:腕内侧横纹处。
操作:两拇指自掌后纹中向两旁分推。9、推三关,次,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10、推六腑,次,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11、揉丰隆,次,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寸半。
操作:用指端揉或按。
12、揉涌泉,次,位置:足底前1
3与中1
3交接的凹陷中。
操作:用指端揉或按
13、推脊,10次,位置:尾骨至大椎穴。
操作方法:食指中指由尾骨向上螺旋推至大椎穴。
推拿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多穴位配合,协同发挥作用,起到健脾和胃,利胆退*作用。
温馨提示:医院测量*疸值并由专业儿科医生诊断,明确病因,确定治疗方案,以免造成严重不良后方。此推拿方法仅应用于单纯新生儿生理性*疸、母乳性*疸的治疗。对病理性*疸及婴儿肝炎综合症、溶血性*疸、阻塞性*疸为辅助治疗,需配合蓝光照射等其他方法治疗。
小儿推拿为中医儿科中的经典治疗方法,具有不吃药、不打针、不输液、无痛苦、无副作用、治疗迅速,可用于治疗新生儿*疸、新生儿吐奶、小儿泄泻、呕吐、食积、厌食、便秘、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疳积、肠痉挛、感冒、鼻塞、鼻炎、鼻窦炎、咳嗽、哮喘、发热、夜啼、出虚汗、肺炎康复期体质调理、哮喘缓解期体质调理、生长发育迟缓、免疫力低下等多种疾病。
王团医生,毕业于南阳理工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儿科二病区主治医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年在郑大一附院进修儿童重症医学及小儿肾病;年医院进修儿科中医适宜技术及小儿推拿。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内科常见病肺炎、哮喘、长期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腹泻、肠系膜淋巴结炎、儿童感染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尤其擅长运用小儿推拿治疗儿童腹泻、便秘、呕吐、消化不良、夜闹、腹痛、厌食、疳积、出虚汗、免疫力低下等。
预约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