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必治血,血行*易却治*需解*,解**易除治*要治痰,痰化*易散
已故名医关幼波在中医治疗肝病方面卓有建树,对*疸病辨治大胆创新,曾提出,“治*必治血,血行*易却;治*需解*,解**易除;治*要治痰,痰化*易散”。笔者通过跟师学习中所遇2例疑难*疸治疗过程的分析,体会了关幼波治疗*疸的思路和方法。
病案举例
病案1患者,女,43岁,年4月21日初诊。主诉:身*、尿*5周余。患者6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钝痛,伴上腹不适,医院注射“止痛针”1支(具体不详)。2~3天后发现面目*染、尿*,且不断加重,伴胃脘隐痛,并出现陶土色大便1次,医院住院诊治。入院后检查HBsAb(+)、HBcAb(+)、HBeAb(+),其余病*病源学检查均为阴性。B超提示:肝弥漫性病变,胆囊内胆汁瘀积,脾稍厚,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腹部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治疗1周余,*疸继续加重,于是出院在某院服中药汤剂,1个月后病情依然如故,遂慕名来关幼波处就诊。
自述呃逆、纳差,食后胃脘堵胀,两胁胀满,大便干、难解,尿*赤如酽茶,乏力,夜寐欠安。闻其语声低微、口中恶味,观其面色黯*无光泽,巩膜色金*。舌质暗,苔白稍厚,脉沉。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U/L,总胆红素(TBIL).4umol/L,直接胆红素(DBIL).1umol/L,碱性磷酸酶(ACP)IU/L,总胆汁酸(TBA)umol/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U/L。
证属肝胃不和,血分湿热,痰瘀阻络。治宜舒肝和胃,清利湿热,活血化痰。处方:*参10克,醋柴胡10克,茵陈20克,旋覆花10克,生赭石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藿香10克,白术10克,*芩10克,香附10克,白蔻仁6克,泽兰20克,金钱草10克,草河车10克,车前子10克,郁金10克,藕节10克。7剂,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7剂后,自觉胁胀、呃逆减轻,仍纳差,脘堵,*疸如前。前方加强理气活血之功,加白茅根30克,赤白芍各15克,郁金10克,炒莱菔子10克。14剂,服法同前。又服14剂后,尿*、身*明显减退,面部晦暗之色渐转明亮,脘堵胁胀已消,纳食明显增加。复查总胆红素(TBIL)68.21umol/L,直接胆红素(DBIL)54.1umol/L。此邪气渐退、正气已虚之象,治疗逐渐增加益气健脾之剂。先用生*芪30克,逐渐加至生*芪克,予冬虫夏草5克,西洋参10克同服。15天后*疸尽退,纳食正常,面色转红润,复查胆红素、肝功能均正常。改以益气养阴、滋补肝肾之剂巩固1个月,病获痊愈。病案2患者,男,36岁,年6月1日初诊。主诉:*疸半月余。患者1个月前曾发高热2天,到某院门诊诊治,服中西药(具体不详)3天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但全身出现*染,尿色深*如茶,即住院治疗。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umol/L,直接胆红素(DBIL)umoL/L,肝功能基本正常,甲肝抗体(+),余病*检查均阴性。行逆行胆管造影检查,确诊为硬化性胆管炎。患者住院15天,经治疗效果不显,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停留在umol/L以上,医院就诊。患者述乏力重,自汗盗汗,尿深*,大便色发白或稀而不爽,每天3~4次,全身皮肤瘙痒,纳食尚可。舌质暗,苔白厚,脉沉弦。证属气虚湿热阻滞,胆道不利。治宜益气清热利湿,活血利胆退*。处方:生*芪克,茵陈10克,藿香1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柴胡10克,赤白芍各15克,当归10克,香附10克,泽兰10克,金钱草10克,车前草10克,白茅根30克,藕节10克,蒲公英10克,猪苓10克。服药40剂后,*疸明显消退,乏力减轻,自汗、盗汗止,皮肤瘙痒仍如前。复查总胆红素(TBIL)umok/L。前方加强凉血燥湿之力,加地肤子、苦参、苍术。又服20剂,患者皮肤瘙痒渐瘥,肝区稍不适,胸闷,下肢沉重。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TBIL)降至42umok/L。上方去地肤子,加白术、旋覆花、生赭石加强健脾燥湿、化痰活血作用,继服20剂后,*疸全消,小便色正常。复查胆红素均降至正常。再加茯苓、青皮、白芍扶其阴,固护脾胃,巩固治疗,以获全效。病案分析:重视辨证,首先分清虚实病例1两胁胀满,食后胃脘堵胀,呃逆纳差,属肝胃不和。治疗在疏肝和胃的基础上清利湿热,活血化痰退*。首方即用旋覆花、生赭石、醋柴胡、香附、白蔻仁、郁金重镇降逆,理气和胃。病例2乏力重,自汗盗汗,大便稀,每天3~4次,证属正气亏虚,治疗补气扶正为重点,兼清利湿热、活血利胆。首方重用生*芪克,补益正气;以杏仁、橘红和胃化痰,时刻顾护胃气,缓缓图之;旋覆花、生赭石重镇之力过强,恐伤正气,待正气渐复后才用。关幼波先生在具体的辨证指导下加以施治,分清虚实抓重点,获得奇效。解*活血化痰,贯彻始终*疸或为外感湿热疫*,或为湿热内蕴,日久酿*,湿热夹*胶固难解,瘀阻血脉而发病。湿热邪盛助其*势,*盛湿热鸱张,两者成为互助之势。*邪不去,湿热难解,*疸难消,故退*必解*。*疸为湿热瘀阻血脉而成,病在血分,故治*当从治血入手,活血凉血。湿郁化热,热煎液成痰,痰阻血络,血液瘀滞,而致痰瘀互结,气机阻滞,脉道不通使*疸加重,故治*必化痰,化痰又当结合理气、活血之法。病例1中以旋覆花、生赭石活血化痰降逆气;杏仁、橘红化痰和胃;*参、白术健脾燥湿;藿香醒脾,助水湿运化;*芩、草河车清热解*;泽兰、郁金、藕节、香附活血行气;车前子利水湿;金钱草、茵陈清热解*,利湿退*。病例2中以生*芪益气运化水湿,通行血脉;茵陈、车前草、蒲公英清热解*,祛湿退*;杏仁、橘红化痰和胃;白芍、当归养血行血;柴胡、香附、泽兰、白茅根、藕节理气活血兼利血分湿热。两例虽然辨证不同,治法各异,但都离不开解*、活血、化痰,终使*疸得以消退。后期扶正祛邪,以治根本疾病后期,邪退正衰,关幼波强调加强扶正作用,使正气恢复,邪气尽除,斩草除根,以防邪气死灰复燃,达到根治的目的。病例1在邪退过程中,逐渐加重补益药物,先用生*芪皮,后改生*芪,不断加量,最后加冬虫夏草、西洋参补肾益气。病例2始终以扶正祛邪并行,后期合用健脾和胃固营的茯苓、青皮、白术、白芍以收全效。重视气血辨证,倡导八纲结合气血的“十纲辨证”是关幼波的基本学术思想。慢性疾病、疑难疾病从“痰瘀”论治,是关幼波的经验特点。针对*疸,关幼波认为,该症系湿热入于血分,痰湿瘀阻血脉,胆液外溢而发病,强调应从血分论治,在活血解*、化痰通络基础上辨证施治。
关幼波治疗肝病方法论
关幼波言:明者通晓也,达者通达也。医不在“名”而在“明”,不做沽名钓誉之辈,要做明白医生,不仅要做通晓医理之医,更要做通晓医德之儒。
承袭祖志达儒明医
关幼波祖上第七代为清康熙廉吏施仕伦(号称施公)的贴身护卫关太,人称大刀关太,后累官至京城九门提督。康熙赏地几处,清河为其中一处。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又云:“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方隅在《医林绳墨》中提出:“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疗以健脾为先。”故在肝病治疗中,古今医家均非常重视固护脾胃之气。肝病“实脾”是治疗肝病的一个重要治则,该法首见于《难经》、《金匮要略》。然而,肝病传脾及其未病先防的思想则源于《内经》“风起火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也焉”。《难经》指出:“所以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其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金匮要略》又进一步指出“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指出肝病“实脾”谓之上工之举。关幼波,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多年从事肝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他尊崇历代医家思想,根据临证经验又提出自己的独特观点。他强调治病求本,注重人体内在因素,重视气血化生之源、运湿之枢纽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不仅在肝病的治疗中,提出了“调理肝、脾、肾,中州要当先”的治则,在各科杂病的辨证施治中也极为重视健脾运化,以固“后天之本”。治疗一些危重疾病,如肝癌,强调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而不宜予以破血消痞之品以及苦寒伤胃之剂,认为注意调理脾胃,此乃“有胃气有生也”。在临床上,关幼波讲求治病求本,首辨邪正虚实。慢性病*性肝炎的治疗
在慢性病*性肝炎的治疗中,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关幼波提出:扶正祛邪,调理气血:慢肝多以正气虚(包括肝、脾、肾、气血、津液)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开始是由于湿热之邪缠绵羁留损伤正气,造成“因病而虚”,逐步形成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机体防御能力减弱,以致正不抗邪,招致湿热内侵,造成“因虚而病”。
调理肝脾肾,中州要当先:关幼波对慢肝辨证施治,基本上是以脏腑、气血论治为原则,且以扶正治其本,祛除余邪治其标。治疗中注意调理中州,稍佐祛邪,使之湿热余邪无处藏身,更无由以生。若湿从寒化,以致脾肾阳虚,中气不运,当以健脾助阳,温化寒湿,仍以调理中州为要。早期肝硬化的治疗对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代偿期)之病机,关幼波认为,气虚血滞是早期肝硬化之本,湿热*邪稽留血分是标。所以在治疗上,应以补气活血,养血柔肝为基础,以益气健脾养血治中州为关键,中州运化,后天得养,水谷充沛,五脏六腑得充。继而养血柔肝,肝脏阴血充盈,则坚自消而得柔润,功能始恢复。在治疗中重视健脾化痰,兼以清除余邪。在肝硬化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阶段,关幼波认为,本病有痰血瘀阻、腹水等邪实的一面,又有肝脾肾虚损、气血大亏的一面。虚中夹实,实中夹虚,虚实夹杂。其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因此,在治疗上以扶正为本,逐水为标,以扶正为常法,逐水为权变。水的代谢,因“其源在脾”,故要在中焦上下功夫。气为血帅,气旺血生,气帅血行,恶血久蓄,正气大伤,血失其帅。故应补气扶正,健脾化痰,以平和之品行血利水,再加以软坚柔肝之品,以求全面之效。见水不治水,见血不治血,气旺中州运,无形胜有形,健运脾胃,以无形之气而胜有形之水、血。
治疗肝硬化腹水的基本方:生*芪50克,当归10克,白术10克,茵陈30克,杏仁10克,橘红10克,茯苓30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泽兰20克,香附10克,藕节10克,车前子15克,木瓜10克,厚朴15克,生姜3克,大腹皮10克,丹参15克。
方中以当归补血汤为君,二芍、泽兰、丹参、香附、藕节佐之。君药中重用生*芪,补气扶正以帅血行,更能走皮肤之湿而消肿,可重用30克~克,无任何副作用。二芍味酸入肝,凉血活血,为缓急止痛养肝之要药。丹参功同四物,能养能行。泽兰善通肝脾之血脉,活血不伤正,养血不滋腻,胎前产后均可应用,药力在中焦,横向运行,与桃仁、红花不同。香附、藕节为血中气药,气血兼行,藕节还兼有开胃之长。臣药白术、茯苓健脾运湿,以杏仁、橘红、木瓜、厚朴、腹皮、茵陈、车前子为佐。杏仁、橘红辛开苦降,醒脾开胃,通利三焦,化痰和中。木瓜味酸,调胃不上脾,舒肝不伤气,柔肝止痛,为调和肝胃之要药。厚朴、腹皮行气利水而消胀。茵陈、车前子清热祛湿,利水消肿而不伤阴,有*疸无*疸均可使用,少佐生姜辛温醒脾,为方中之使药。
此方药性力求平和,无峻猛之品,立意于“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方中包括了补气养血扶正、行气活血、健脾利湿、清热化痰、利水消肿等诸法,临证加减化裁,用之得心应手。
关幼波善用*芪,在中医学中*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排脓、利水消肿、敛疮生肌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芪中的*芪多糖有明显促进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的能力,能增强NK细胞、巨噬细胞等的免疫杀伤作用,*芪皂甙具有抗肝损伤作用,能减轻肝中*引起的病变。*芪能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增强抗御病原体感染的能力。*芪有益气升阳的作用,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并有一定的抑制HBV-DNA复制的作用。*芪能促进肝细胞合成白蛋白,抑制间质胶原细胞合成,促进细胞免疫,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和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诱导干扰素生成增加,增强人体免疫,保肝及防止肝糖原减少。*芪可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有抗氧化作用,能促进肝细胞的再生。
总之,肝之为病,治脾为先,是关幼波先生治疗慢性肝病的一大特色。对于后世在治疗肝病时的免疫调节、增强免疫力、预防肝纤维化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明德初心仅作为学术分享使用,如有不当,请联系我们删除。免责申明: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探生命之理究自然之源
○
○
中医
中药
公益
干货
学习
临床
生活
请留下你指尖的温度
打破思维的束缚
尽情遨游
记得这是一个有温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