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没有这名同性恋者,乙肝还要肆虐多
TUhjnbcbe - 2021/2/10 16:46:00
白癜风专家研讨会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373.html
2月的最后一天,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表示,全球共有20多种新冠肺炎的疫苗正在研发阶段。无疑这是一个好消息,在无数次与传染病的斗争中,我们越来越清楚,疫苗是打败病*最有效的方式。曾经在欧洲肆虐,造成3亿人丧生的天花病*,就是靠着疫苗,做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全面清除。任何一种疫苗的诞生,都是在宣布病*的死亡倒计时。我们日常所熟知的乙肝疫苗,诞生至今,也不足50年。从疫苗的研发、临床试验,到今天实现全世界普及,这背后不仅有各国科学家的艰苦努力,更有几千位敢为人先的实验者。1从青铜时代走来的病*乙肝和天花、鼠疫这些病*不同,它是一种慢性病*,要经过发展恶化后才会危及人的生命。但一旦患病,将很难治愈。乙肝病*的携带者,早期不会有任何异常,这种特性也更加方便了乙肝病*的传播。乙肝的阴霾因此聚集在人类头顶几千年之久。最早的乙肝病*可以追溯到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公元前年到前年),但直到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战场上多次爆发了乙肝疫情。这种疾病才引起了重视。年,美国医生柯凯因开始对*队中例*疸病例进行研究,发现其中例病人死亡,接近1%的死亡率,令柯凯因医生十分震撼。由于这种疾病在人群中传染性极强,柯凯因将其命名为“流行性*疸”。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人们逐渐发现“流行性*疸”与肝脏有关,并把可以通过血液传播的一类称为乙肝。

病*检测技术的出现,让血液中检测出乙肝病*成为可能。因为输血、输液导致感染乙肝的情况,因此而大量减少。尽管如此,在治愈乙肝的路上我们却始终没能再进一步。名同性恋者,为全人类验证了疫苗乙肝治愈困难,人们只能在预防这方面想办法。预防的方式有两种,要么接种疫苗,要么切断所有的传染途径。后者难度太大,研制疫苗成为了最经济便捷的方法。乙肝疫苗的问世,不仅有无数科学家的努力,还有一群特别的勇士:来自纽约的同性恋者。他们在乙肝疫苗诞生之初,冒着巨大的风险,用自己的健康,证明了疫苗的有效性,推动了疫苗上市。在疫苗完成研制后,需要名以上的志愿者参与临床试验:接种疫苗,用他们的患病率来验证疫苗的有效性。在当时,这名志愿者从哪来,成了摆在所有科研人员面前的难题:

乙肝终身无法治愈的特点,让人很难不对它心怀恐惧。有谁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试验未必有效的乙肝疫苗呢?

更让人为难的是,志愿者需要来自同质性群体,这样才能确保他们的感染概率相近,更好地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去哪里找一个同质性社群,为实验提供名大无畏的勇者呢?

主持研究的沃尔夫医生,想到了同性恋群体。

这一群体的感染率要比其他人更高,会让实验缩短研究周期,更早得出结果。在纽约当地,同性恋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很高,有固定的聚会时间和地点,满足了“尽可能相同的生活环境”这一要求。完全是志愿者的最佳人选。但是他们会答应么?抱着一丝希望,研究团队和同性恋的组织负责人见了面,向他们说明了研究的目的、方法、过程和意义。出乎他们的意料,沟通惊人的顺利。同性恋组织负责人,甚至和研究团队一起起草了实验的方案。不仅负责人的态度积极,同性恋组织中的其他人也都跃跃欲试。最后竟然有上万名成员前来,报名参加这项“前途未卜”的疫苗试验。从这上万人中,研究团队选出了名不携带乙肝病*的同性恋者,作为志愿者参加实验。其中的人注射了乙肝疫苗,另外人注射的是没有药物治疗作用的安慰剂。这些参与实验的志愿者,平均年龄只有29.9岁。他们都是未被感染乙肝的年轻人,明知实验有风险,刚刚诞生的疫苗可能会损害健康,自己有五成概率无法获得保障,仍自愿参与到实验之中。年11月,同性恋组织的医疗顾问,带头第一个注射了实验用乙肝疫苗。随后,名实验者一个个完成进行了注射。这是一次双盲试验,不仅志愿者不知道自己被注射的是安慰剂还是疫苗,连注射医生和研究人员都不知道。人们都紧张又期盼地等待着谜底揭开的那一天。年6月,距离实验开始已经过了一年半,揭晓结果的时刻到来了。疫苗有效!拿到结果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喜出望外:血源性乙肝疫苗有了效果。注射安慰剂的志愿者中,有27%的人感染了乙肝病*。而注射了实验疫苗的志愿者中,这个数字是2.9%。也就是说,乙肝疫苗降低了90%的乙肝感染率!一年半以后,这支乙肝疫苗就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正式上市了。那名同性恋者,用自己的健康做筹码,帮全人类赢下了这一场对抗乙肝的硬仗。3疫苗用我的身体试此时,大洋彼岸的中国,对乙肝的认识还比较少。并不是因为乙肝在中国没有流行,恰恰相反,那时的中国,被称为“乙肝大国”。医院陶其敏医生通过抽样调查,发现中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人数约占总人口的10%,也就是说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乙肝病*携带者。全中国乙肝病*携带者共约1.2亿,占了全世界患者的三分之一!

年轻时的陶其敏在做抽血实验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研究疫苗刻不容缓。陶其敏医生带领团队将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型肝炎疫苗”研制成功,命名为“疫苗”。但此时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摆在面前,谁来证明疫苗的安全性?按理说这一步应该用大猩猩来进行实验,但当时的中国根本买不起。看着大家费尽心血、几个月不眠不休研制出的疫苗成果,就这样孤零零的锁在冰箱里,陶其敏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自己当成“实验的大猩猩”,在自己身上试!8月的一天下午,陶其敏悄悄避开了组内同事,打开了沉寂已久的冰箱,取出了一支疫苗,抽进注射器里,请值班护士帮她打一针,并笑着安慰说:“放心打吧,不会有问题的!”

陶其敏注射乙肝疫苗/来源:中国青年报

但作为医生她清楚的知道实验结果未知,她随时可能感染肝炎,甚至有更坏的情况发生。回到家中,她对两个孩子说:“妈妈今天打了我们研究的肝炎疫苗试验针,很可能得肝炎,为了不传染给你们,你们也暂时离妈妈远一些,注意观察妈妈情况……”陶其敏远离家人,每周对血液进行检测。终于连续两个月的身体无异常,证实了乙肝疫苗的安全性注射疫苗的第三个月,陶其敏体内发现了抗体!她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终于证明了国产乙肝疫苗的安全可靠。自此,中国在乙肝疫苗的研究上,踏出了坚实的一步。年,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年,中国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范围,免费为适龄儿童,接种乙肝疫苗。无数新生儿和家庭因此受益。一种疫苗从诞生到成熟,是几代科学家前仆后继、克服重重困难的智慧结晶。在艰难求索的道路上,更离不开陶其敏和纽约同性恋组织这样“以身试*”的勇者。人类与病*的战役中,所有参与其中的战士,抛开了国家、种族、身份的差异,勠力同心,帮助人类的下一代,免受病*之苦,除去病苦之殇。是他们,送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参考文献:[1]费菲.笃学敏行的中国肝病研究之母——医院肝病研究所陶其敏教授[J].首都医药,,17(17):29-32.[2]汪铁铮,潘效本.潜心研究打响乙肝阻击战记我国乙肝疫苗之母陶其敏[J].中国卫生人才,(01):65-67.[3]凤凰网:《罗伊·瓦杰洛斯:给世界、中国和未来的礼物》
1
查看完整版本: 没有这名同性恋者,乙肝还要肆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