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黄疸的防治
TUhjnbcbe - 2021/2/16 1:34:00

新生儿*疸是新生儿出生后较常见的临床问题,绝大多数的新生儿出生后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疸。*疸轻者可能对机体有益,重者达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处理不当可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脑病或核*疸,从而威胁患儿生命或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如今在发达国家,上述情况已极为罕见,因为它是可以预防的。而在我国,虽然新生儿医学近年发展迅速,大量新生儿得到及时的救治,但胆红素脑病和核*疸仍时有发生,是新生儿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新生儿出生后在产科住院观察时间普遍缩短,一些地方对新生儿出生后常规胆红素随访监测普及不到位。上述病症似乎有上升的趋势,故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疸的防治。

现阶段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科学有效的新生儿*疸评估理念

01

1.淡化“生理性*疸”和“病理性*疸”的传统理念。

在过去几十年的医学教学中一直应用“生理性*疸”和“病理性*疸”的概念来界定新生儿*疸的处理。但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儿科医生普遍感觉两者间界定内容较多,医生及新生儿家长均难以全面科学掌握,而相当一部分医生(特别是产科医生及一部分非新生儿专业的基层儿科医生)和患儿家长用单纯其中一个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如12mg/dl(或12.9mg/dl)或足月儿12mg/dl、早产儿15mg/dl,来鉴别“生理性*疸”与“病理性*疸”,作为干预标准更不科学。其次将早产儿的*疸干预标准制定高于足月儿,本身就容易误导早产儿比足月儿更耐受胆红素对机体的作用,这是错误的。其实刚好相反、甚至有的早产超低体重儿在血清胆红素值达10mg/dl时,即发生胆红素脑病。

02

2.建立新生儿*疸干预标准的新理念

*疸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来自血中胆红素对新生儿神经系统的危害。它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的数值、机体的状态和机体内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新生儿生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新的科学管理需要引入“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两个概念。根据新生儿生后血清胆红素动态变化的数值连成的曲线称“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详见下图),通常将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超过列线图的第95百分位的状态定义为“高胆红素血症”,它是新生儿需住院干预治疗的基本标准。它在不同胎龄、不同日龄的新生儿是不一样的,通常出生后*疸出现的时间越早、胆红素的数值越高对机体的危害越重。及时控制高胆红素血症就可预防高胆红素脑病及核*疸。

03

3.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

新生儿能否患胆红素脑病,主要与血中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升高的程度有关。也就是说在相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一些因素会使血中游离的间接胆红素升高,从而促使新生儿更易发生胆红素脑病,这些因素就是所谓的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在这些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应降低该新生儿*疸住院干预的标准。这些因素主要有酸中*、低蛋白血症、感染、发热或低体温、低血糖等。在有这些高危因素存在的情况下,不仅要降低住院干预标准,还要积极处理这些高危因素,确保新生儿安全。

二.新生儿*疸的胆红素检测方法

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检测,是判定人体胆红素水平的金标准。

2.经皮胆红素检测,其方法无创、方便、便于动态观察,但易受皮肤色素和光疗等因素的影响,有时检测数值与血清胆红素检测数值不一致,特别是*疸较重时,经皮胆红素检测数值低于血清胆红素检测值,故建议当经皮胆红素检测值达到75百分位时,应检测患儿血清胆红素,以便科学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3.目测。此方法判定胆红素值不可靠。

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预防

01

1.*疸高危因素的评估。

每个新生儿生后都应做针对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的评估。常见的高危因素有: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疸,母婴血型不合或曾有溶血病儿、早产儿、较大的头颅血肿或身体有较明显的瘀斑等,单纯母乳喂养而母乳不足致胎儿体重丢失较多或生后喂养晚、有呕吐、排胎便严重延迟者,以及体温不良等,如有上述因素,应对患儿密切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的趋势,适当延长留院观察时间并酌情给予适当的干预。应鼓励所有的新生儿生后可行的情况下早开奶、早排胎便,并做好新生儿保温护理。

02

2.制订出院后随访计划

每一个新生儿出院前都应检测一次血清胆红素或经皮胆红素,若数值处于列线图的第75百分位以上,但不足95百分位者,应适当延长留院观察时间,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动态变化。若数值在75百分位以下可出院。所有的出院新生儿应按“新生儿出院后的随访计划”(详见下表)定时随访,若存在上述高危因素,回访的时间应酌情提前。

新生儿出院后的随访计划

出院时的小时龄

出院时胆红素水平

随访计划

48-72h

40百分位

出院后2-3天

40-75百分位

出院后1-2天

72-96h

40百分位

出院后3-5天

40-75百分位

出院后2-3天

96-h

40百分位

出院后3-5天

40-75百分位

出院后2-3天

四.新生儿*疸的诊断及治疗

01

1.诊断

高胆红素血症应以超过“新生儿小时胆红素列线图”的第95百分位的血清胆红素检测值为标准。高胆红素脑病以具备血清高胆红素血症,并具相关的临床表现,核磁共振及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等辅助检查综合判定。核*疸则表现为在胆红素脑病的基础上,出生后数周后出现的,表现为椎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功能障碍和牙釉质发育异常的四联症。它是胆红素脑病的慢性、永久性后遗症。

02

2.治疗

治疗的目的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光疗、换血和药物治疗等。光疗是最常用的有效并安全的方法。换血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溶血病或已经出现早期胆红素脑病表现者。药物治疗用于轻度*疸及高胆红素血症等辅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静脉丙种球蛋白、静脉白蛋白、益生菌、蒙脱石、茵栀*等,还有其它一些针对高危因素的药物治疗等。

总之,新生儿*疸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应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等新的科学理念指导下不断加强。

长按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应进一步加强新生儿黄疸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