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患者拿他的肝功能报告单给你时,「医生,我有什么问题吗?」
你看了下化验结果,「没有什么问题……」
「那有几个指标似乎有点高?」
「没事的,放心没什么大毛病。」
患者感谢后离开,你回想化验单上那几个「不要紧」的指标,忽然发现,那些异常指标虽没有大碍,但是引起异常的原因,自己似乎却有点拿不准……
今天我们来一起梳理下,造成「上蹿下跳」的箭头有哪些原因?
首先,我们先明确3个概念……
很多人都在说检验就是一个数值比较的过程。那和谁进行比较?可能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参考区间。其实在临床检验诊断或者说实验室诊断里面,除了参考区间的概念之外还有医学决定水平和危急值两个概念。
参考区间(Referenceinterval)也称为参考范围,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的范围。
医学决定水平(Medicaldecisionlevel,MDL)指在诊断及治疗工作时,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的浓度,临床上必须采取措施的检测水平。常用作确定或排除某种疾病。
表1常见肝功能项目医学决定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医学决定水平与参考值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不仅对健康人的数值进行研究,以决定健康人的数值区间,同时还对有关疾病的不同病情的数据进行研究,以定出不同的决定性限值。提示及引导医师采取不同的临床措施。
所以医学决定水平看来更合理、更客观、更有助于临床的应用。
危急值(CriticalValues)
我国卫生计生委在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要求,须将「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列为危急值项目。
在了解了这三个概念之后,对「上蹿下跳」的箭头可能就没有那么心慌了,即使有些项目超出了参考区间但是没有达到相应医学决定水平是没有多大关系的。
还有什么原因会引起指标的异常?
引起异常的原因一般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生理性和病理性。
但从检验的角度来看,还有标本本身的异常引起的检验指标异常,这一点医务工作者或在看报告单的时候容易忽视。
常见标本的异常一般包括溶血、脂血和*疸,随着体外诊断试剂加工工艺的进步,对于一般的溶血、脂血和*疸都能起到很好的抗干扰作用,但随着异常程度的加深,对结果还是有一定影响的。通常检验报告单一般都会备注异常标本状态。
所以,学会正确鉴别是生理性、病理性或者是标本的异常导致检验结果不在正常范围内尤为重要。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欢迎大家交流学习。
小贴士:
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
1.APRI评分:AST和血小板(PLT)比率指数(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ratioindex,APRI)可用于肝硬化的评估。成人APRI评分>2分,预示患者已经发生肝硬化。
APRI计算公式为[(AST/ULN)×/PLT(/L)]。
2.FIB-4指数:基于ALT、AST、PLT和患者年龄的FIB-4指数可用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
FIB-4=(年龄×AST)÷(血小板×ALT的平方根)。
推荐阅读:
临床必须掌握的7大止痛药
心肌梗死合并消化道出血,如何止血?听听专家怎么说
编辑
李晴图
shutterstock投稿
liq
dxy.cn丁香园新版APP上线啦!更多病例讨论、专业内容、热门事件,一个APP全部拥有,点击即可下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