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门冬酰胺酶所致肝毒性特征长期黄疸肝脂肪
TUhjnbcbe - 2021/5/7 21:3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个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60315/4789140.html

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是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菌酶。正在进行的美国药物性肝损伤协作网络(DILIN)前瞻性研究显示,门冬酰胺酶(普通型和聚乙二醇化型)是抗癌药物中引起*疸性肝损伤的最常见原因(20%)。

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KamalN等人近日对这种肝*性的特征进行了描述:门冬酰胺酶诱导的肝*性使胆汁淤积和肝脏脂肪变性快速进展,所引起的*疸性肝损伤通常具有短潜伏期、明显脂肪变性和长期*疸的特点,可导致抗白血病治疗周期延长;门冬酰胺酶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原因可能是门冬酰胺的耗竭直接抑制肝蛋白的合成。

研究者从5家DILIN中心收集了8个病例,患者均患有白血病,7名为29岁~59岁的女性,另有1名8岁男孩,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进程、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DILI发生于第一个治疗周期(n=6)或第二个治疗周期(n=2),在开始门冬酰胺酶或培门冬酶(pegaspargase)治疗的第9~21天内(中位数15天)出现*疸,突出的症状是*疸(n=8)、疲劳(n=6)、腹痛(n=6),但瘙痒少见(n=1)。

初始中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U/L(范围83~U/L)、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为U/L(范围64~U/L)和胆红素水平为4.4mg/dL(范围3.7~8.4mg/dL)。此后所有患者的胆红素水平均升高至中位峰值17.5mg/dL(范围11.7~25.7mg/dL),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升至1.1~1.7,血清白蛋白降至1.5~2.6g/dL。

肝脏影像学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有脂肪肝。肝活检结果显示患者有脂肪变性,但少有肝细胞坏死。1名重新开始培门冬酶治疗的患者再次出现的肝损伤程度有所减轻。

图引自正式发表文章

图1.8例门冬酰胺酶肝*性患者的总胆红素升高持续时间

图引自正式发表文章

图2.其中1例患者初次和再次暴露于天冬酰胺酶后的肝损伤过程

图引自正式发表文章

图3.其中1例患者的肝损伤组织病理学表现

原文链接:KamalN,KohC,SamalaN,etal.Asparaginase-inducedhepatotoxicity:rapiddevelopmentofcholestasisandhepaticsteatosis.HepatolInt.Aug7.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在看点这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门冬酰胺酶所致肝毒性特征长期黄疸肝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