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一文读懂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
TUhjnbcbe - 2021/5/20 21:14:00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看的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医谷患者女性,45岁,广东人,因阵发性右上腹绞痛伴寒战、发热、皮肤巩膜*染48小时,加重4小时,于8月25日急诊入院。

患者48小时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开始出现右上腹部绞痛,呈阵发性发作,向右肩背部放射,伴呕吐胃内容物一次,量约ml,随后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未测),皮肤巩膜出现*染,小便呈浓茶样,医院急诊,予消炎、解痉止痛药物(具体治疗不详),腹痛有所缓解,但仍有发热及皮肤巩膜*染,4h前再次发作占上腹部绞痛,量持续性,伴高热(40℃),呕吐二次量约ml,随即来我院急诊并收入院。患者自起病以来精神欠佳,进食少,无排白陶土样便,小便量少。

既往无肝炎、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手术、外伤及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T40℃,P次/分,R24次/分,BP14/9kPa,体重50kg。患者神清,但烦躁不安,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皮肤巩膜中度*染,皮肤干燥、弹性差,无出血点及瘀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眼窝凹陷,双侧瞳孔直径4.0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唇舌干燥。颈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次/分,心律整齐,心音强,未闻及杂音。腹部检查见外科情况。脊柱、四肢无畸形,四肢稍无力,双膝腱反射减弱,未引出病理性神经反射。

外科情况:腹平坦,未见胃肠蠕动波,右上腹肌较紧张,右上腹及剑突下有压痛伴反跳痛,余腹部无压痛、反跳痛,肝肋缘下2cm可触及,无触痛,Murphy征(±),腹水征(--),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较活跃。

辅助检查:

血常规:红细胞4.45x/L,Hbg/L,白细胞18x/L,中性粒细胞0.92,淋巴细胞0.08。

尿常规:胆红索(++),尿胆原(-),蛋白(-),尿糖(-),酮体(-)。

血生化检查:Na+mmo/L,Cl-mmol/L,K+3.2mmo/L,Glu6.0mmol/L,二氧化碳结合力14mmol/L,BUN6.8mmol/L,Cr10umol/L。

X线:心肺正常,腹部未见异常X线征。

心电图正常。

讨论

实习医生A:本例的病情特点为:①女性,45岁;②右上腹绞痛伴寒战、发热、皮肤巩膜*染;③失水征明显;④体检右上腹肌较紧张,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伴反跳痛,Murphy征(+);⑤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尿胆红素(++);⑥血钾降低。

实习医生B: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有Charcot三联征,即右上腹绞痛伴寒战、发热、*疸,急性胆管炎的诊断是明确的。其他诊断尚包括:①中度等渗性脱水;②中度代谢性酸中*;③低钾血症。

教师:急性胆管炎是胆道感染的一种类型,它与急性胆囊炎在临床表现上有什么主要不同之处?引起急性胆管炎最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实习医生C:急性胆管炎患者多伴有梗阻性*疸,且全身中*症状较重如高热、寒战;而急性胆囊炎多不伴有*疸,一般全身中*症状较轻。胆管结石是引起急性胆管炎最常见的原因,由结石嵌顿在胆总管下段引起胆道梗阻进而继发感染。其他如胆道蛔虫、肿瘤等也可引起胆管炎,但较少见。

教师:该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但应注意,一般胆总管结石绝大多数是继发性的,是由胆囊结石或肝内胆管结石排入胆总管所致。而原发于胆总管的结石则较少见。因此,对胆管炎的病人除了要了解胆总管的情况外,还要详细了解胆囊及肝内胆管的情况。B超是一项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手段,其他常用的尚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等。该病例的诊断现已明确,应如何治疗?

实习医生D:对该病例首先应采取内科保守治疗,待急性炎症控制后,再详细检查了解胆道情况,然后行彻底手术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包括:①禁食;②胃肠减压;③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④静脉应用谱抗生素;⑤其他,如补充维生素K等。

教师:该病人存在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如何制定首个24h补液方案?

实习医生E:首个24h补液量的计算应包括已丧失量、生理需要量和额外损失量三个方面。

①补充已丧失量(中度等渗性脱水,以5%GNS补充,按6%体重计算,先补1/2量):50x6%x1/2=ml;

②补充生理需要量ml,其中5%GNSml,,10%GS0ml;

③补充额外损失量:a.肾液ml(5%GNS和10%(S各补2/3和1/3,分别为ml和ml);b.发热(40℃),50x3x4=ml(其中5%GNS和10%GS各30ml);

④纠正代谢性酸中*:先补1/2量,5%NaHCO3量=(27-14)x50x0.5x1/2=.5ml(在盐水中扣除);

⑤补钾(10%KCl);生理需安最30ml+胃液损失6ml+低钾血症补充25ml≈总量60ml。

合计24h补液总量=0+0+++60=ml,其中5%GNS=0+++-=ml,10%GS=0++=0ml,5%NaHCO3=ml,10%KCl60ml。

教师:虽然多数情况下急性胆管炎可经内科保守治疗控制炎症,但有部分病人需急诊手术治疗,那么在何种情况下考虑急诊手术治疗?

实习医生F: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胆管炎)需急诊手术治疗。此时远端胆管完全梗阻,胆管内充满脓性胆汁,随着胆道内压力不断增高,脓性胆汁反流入血,引起全身严重的中*症状。病人除了有一般胆管炎的Charcot三联征外,尚出现体克和神经精神症状。对此类病人应在必要的术前准备后紧急手术行胆总管切开减压引流,手术目的是为了挽救病人生命,力求简单而有效,术中不强调取净结石。残留结石待二期手术再彻底治疗。

教师:假设该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炎症消退,B超检查在只发现胆囊结石。那么此病例是否需做胆囊切除术?术中是否需探在胆总管?

实习医生G:此病例需做胆囊切除并同时探在胆总管。对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者,如有以下情况应同时行胆总管探查:①有梗阻性*疯病史;②手术中发现胆总管内有结石、肿瘤或蛔虫;③术中胆管造影显示有胆管结石;④术中发现胆总管扩张,直径1.5cm以上,管壁炎也炎变增厚;⑤术中胆总管穿刺抽出脓性胆汁、血性胆计或胆汁内有泥砂样胆色素颗粒。

实习医生H:老师,胆总管探查后为什么不直接縫合胆管壁切口而要放置T管引流?拔除T管有哪些指征?

教师:胆总管探查后必须放置T管引流,这是由于一方面胆总管的血液供应相对较差,直接缝合胆管壁切口可能愈合不良;另一方面术中探查胆总管下端容易导致术后早期Oddi括约肌痉挛、水肿,胆总管下端部分不通,胆道内压升高。在这两种情况下,若不放置T管引流而只简单地缝合胆管壁切口,术后极易发生胆瘘。

拔除T管的指征包括:①术后2周以上,这是由于连接胆总管和腹壁的管瘘壁要2周才够坚实,过早拔除易致管壁破裂引起胆汁性腹膜炎;②病人无症状;③T管每天的引流量不超过-ml;

T管造影显示无残留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⑤夹闭T管24小时无腹痛、发热、*疸发生。

对本案例的思考: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属于重症胆管炎,需立即急诊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多个因素相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胆道梗阻和感染,两者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当胆道存在梗阻因素时胆汁淤积,细菌易于繁殖,引起的感染常为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需氧菌多为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球菌等。胆汁呈脓性,胆管壁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如果梗阻因素不解除,胆道压力将持续上升,当压力超过2.94kPa(30cmH2O)时,肝细胞停止分泌胆汁,脓性胆汁可经毛细胆管-肝窦返流进肝静脉。此外,脓性胆汁还可经胆管糜烂创面进入相邻的门静脉分支,或经淋巴管途径进入体循环。进入血循环的胆汁含有大量细菌和*素,可引起败血症、全身炎症反应、感染性休克。病情进一步发展,将出现肝肾综合征DIC,MODS而死亡。

因梗阻位置不同,其病理特点也不一致。当梗阻位于胆总管时,整个胆道系统易形成胆道高压,梗阻性*疸出现早。当梗阻位于肝内胆管时,局部胆管出现胆道高压并扩张,虽然局部胆血屏障遭受破坏,内*素也会进入血内,但发生败血症、*疽的几率较少。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治疗的关键是及时胆道引流,降低胆管内压力。

(一)支持治疗

及时改善全身状况,为进一步诊治创造条件。主要措施:①监测生命体征,禁食水,吸氧,高热者予物理或药物降温。②纠正休克,包括快速输液,有效扩容,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必要时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③联合使用针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索。④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二)胆道引流减压

只有及时引流胆道、降低胆管内压力,才能终止脓性胆汁向血液的反流,阻断病情进一步恶化,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根据不同分型,可选择内镜、介入或手术等方法,以简便有效为原则。

医谷二*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读懂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