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以“精准手术,保护器官,控制损伤”的外科治疗理念,积极开展“保肝保胆”微创诊疗肝胆结石新技术,持续改善病人就医感受。
胆囊里“长”了结石,“切胆”会使患者失去了胆囊,“保胆”又让患者面临着较高的结石复发可能,可谓左右为难,这是医学界多年来一直在探索攻克的难题。
近年来,硬质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揭开了传统保胆取石手术“高复发率”的秘密。这种微创新术式在既能保留胆囊及其功能,又取净结石,消除了临床症状,充分体现了“微小创伤”的理念。
近期,在医院胆石防治研究所所长、普外二区主任、肝胆外科博士李翔带领下,开始推广该项“保胆取石”微创新术式,从“精准手术,保护器官,损伤控制”的外科治疗新理念出发,在不断改善病人就医感受上做出的努力。
从保胆到切胆:对胆结石治疗的探索从未停止“保胆取石手术的前生今生,我得要介绍一下。”李翔介绍,胆结石症最初的外科治疗手段,并不是“切胆”,而是把胆石拿出来。“在当时,胆囊切开取石手术,也叫胆囊造瘘术,是非常大的手术,也是复发率非常高的手术,其复发率高达80%,往往在几个月的时间就复发了,复发原因非常清楚,就是:取不净。”李翔说。
后来,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开始出现了“切胆术”,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它可以完全的解决了胆内结石复发的问题,占据了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外科手术的主流地位,成为了胆石症治疗“金标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部分学者发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带来的医源性胆管操作和术后综合征仍然无法避免。胆囊切除,将给患者带来免疫、饮食、腹部疼痛等问题,甚至会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增加。因此,大家越来越意识到,胆囊是一个重要的器官,不能随意切除。
在随后的多年里,医学界一直在寻求和探讨更安全、痛苦少、微创伤,且更利于患者接受的胆结石治疗方法。年,张宝善教授提出“内镜微创保胆取石”的新概念并进行了实践。年,乔铁教授发明了腹腔镜硬质胆道镜,并成功应用实施了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手术,从此保胆取石术有了专门的手术器械与手术方法,在“保胆”的基础上大大降低了残石率和复发率。由于其保留了胆囊的功能、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患者接受程度高,微创保胆取石术在胆道外科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以病人为中心:主动追随“保护器官”外科新理念外科医生很清楚,“保胆手术”最大的难题是“结石取不净”或是“结石复发”。
针对患者的痛苦与保胆技术的难题,两年前,李翔跟随保胆技术专家乔铁教授学习“保肝保胆”微创诊疗胆囊结石(息肉)及肝内外胆管结石技术。
硬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是最初的小切口手术发展、演变为四大手术方式、十大核心技术。
“近两年的学习,让我体会非常深刻!”李翔感叹道,“保胆手术”是基于“精准手术,保护器官,控制损伤”的外科治疗理念转变,能够通过不断改进的医学设备及技术,帮助患者解决病痛的同时,让病人的身体器官得到保留,这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也是为人医者不断改善病人就医感受上应该做出的努力。
近日,学成归来的李翔,准备将“保胆取石新技术”推而广之,在降低复发率、术后镇痛及舒适化医疗等方面,造福顺德及周边患者。为此,医院也非常重视患者对于保胆的需求,同期引进了一系列硬镜保胆取结石(息肉)的先进设备。
毫米级的手术:方寸之间,显出神通“保肝保胆”微创诊疗肝胆结石新技术,到底怎么做?“主要是微创的方法,我们通过‘双镜联合’,就是‘腹腔镜’联合‘硬质胆道镜’,在双镜助力下微创取石取息肉。”李翔介绍,“硬质胆道镜”使手术进行一个可视化的时代,使医生除了能够把大的结石取出,还能让细小如沙样的小结石“无所遁形”,包括埋藏在胆囊粘膜内部的“壁间结石”。
“壁间结石”这个概念,正是乔铁教授首先在术中发现并提出的,壁间结石是一个明显诱发胆结石复发的因素,如果能够将“壁间结石”剔除,胆结石的复发率就会相应大大降低。
李翔介绍,从安全性来讲,“保肝保胆”微创诊疗肝胆结石新技术摈弃了传统术式那种“大刀阔斧”,从胆囊底部进入,不解剖胆囊三角,不会有副损伤,更符合损伤控制的概念;从康复角度看,此术也具有优势,患者在术后2小时就能进食,术后4小时可以下床,一般来说两至三天可以出院;从手术精准度来讲,此术可谓是一个“毫米级的手术”,在胆囊镜下,医生通过毫米级的设备,对付毫米级的病灶。李翔笑称这是“方寸之间,显出神通”。
要想保胆成功必须尽早取石!
据统计,“保肝保胆”微创诊疗肝胆结石术术后患者一年内的结石复发率为2.38%,三年内的复发率为5.65%,普遍低于普通切胆术的胆结石发病率(7~11%)。
“我们争取把结石复发率降到5%以内。”李翔透露,除了保胆取石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更新迭代,在李翔团队的组织下,该科将推出专为术后患者服务的“保胆工程”,由“保胆团队”随时指导患者术后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定期随访。
“现在,术式技术和术后药物研究也跟上了!”李翔说,乔铁教授近期发明了一系列胆汁成分分析的高端设备,医生通过抽取患者胆汁和结石进行成分分析,针对其复发的因素,可研制更有针对性的术后药物,包括中药方剂。多措并举,助力患者大大降低复发率。
“切记:如果想保胆成功,必须尽早取石。”李翔提醒,结石是异物,3毫米以上的胆囊结石就无法通过药物自行排除。不疼不代表没病,如果出现并发症(化脓,坏疽,胆管炎,胰腺炎及癌变等),不只是不能保胆,甚至会危及生命。在没有症状、胆囊功能尚好的时候,是保胆取石的好时机。
往期精彩回顾健康讲座胆囊:小胆囊有大作用,切除胆囊要慎重采写:珠江商报记者吴小镛
拍摄、编辑:邓敏添
审稿:周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