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临床科室长期反映我实验室经皮*疸仪测定数值偏低,与血清总胆红素不匹配。在对*疸仪进行维护校准以及联系售后工程师进行处理后,仍不能达到临床预期,于是便开始探索建立自己实验室的校准曲线和换算公式。
为此,还专门又温习了一下线性回归方程,为什么说是温习呢?因为我感觉读书时应该学过。就是这个东西......
其实,温习这个公式纯粹是想多了解点知识,因为现在大家都是靠各种计算机工具去计算,非常的方便,我用的就是WPS。
言归正传,本次实验数据为我院年1月-7月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且于当日抽血查血清胆红素的新生儿,共28例(已剔除个别明显误差数据)。将经皮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数据一一对应罗列出来后,采用WPS表格里面的插入图表功能,找到散点图并进行线性处理,可以看到数据大体分布在直线周围。如图: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疸仪还是经得起考验,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不稳定,甚至被吐槽“简直没有参考意义”。为了更准确的预估到由我实验室测定的经皮胆红素所对应的血清胆红素,建议使用我实验室自己建立的线性回归换算公式,见图右下角:Y=19.X-15.24.可简化为Y=19X-15.我们以*疸仪测定值20mg/dl为例,按专家共识对应数值为umol/L,而按自己实验室公式计算则为umol/L,还是有所差别的。
但说句实话,差别并不大,好像弄这个东西挺没意义的!但小编我走到这一步,时间也耗费了,夜也熬了,总不能“空手而归”吧,再说我这也不是论文,是吧!写出来让大家看看,多个思路也好。不过,经过这28例回顾性数据分析,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疸仪数据与血清胆红素能够匹配!之所以会让临床产生质疑,我想应该是我剔除的那几例明显不匹配数据,可能原因很多,可能是测定不规范,可能是仪器电量低等等。这类情况,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
总结一下:为了减少或消除临床质疑,我们应该严格按操作规范,高质量的进行经皮胆红素测定。既要保证方向垂直,也要保证皮肤与探头的完整接触,还要保证仪器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不过我对临床科室还是有两条建议:1.不要把经皮胆红素结果与其他医疗机构做比较,各实验室、各品牌型号不同,它们所测结果无可比性。2.经皮胆红素终究是一项无创、简便、家属乐于接受的评估手段,本身就存在不准确的可能性,不能过于纠结其数值,想明确诊断,还得抽血看血清胆红素。
妇幼检验刘星一百就行,我对钱没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