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散寒药茶大全
原料:制附子1.5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于置于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散寒除湿。
用途: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阴*寒疝;中寒中风;风湿麻痹;久漏冷疮;阳痿。
来源:《纲目》。
原料:制附子1.5g、干姜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先将附子、干姜、甘草置于ml水中煎煮至水沸后30分钟,再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回阳救逆。
用途:阳气虚衰,四肢厥冷、畏寒倦卧、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腹中冷痛;肺心病、肺炎、中*性休克、脱水所致的虚脱、血压下降者。
来源:《伤寒论》。
原料:干姜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
用途:心腹冷痛、肢冷、吐泻;寒饮咳喘;风湿寒痹;阳虚吐血衄血下血。
来源:《医学入门》。
原料:干姜5g、红糖10g、红茶3g。
用法:用干姜、红糖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胃止呕。
用途:外感风寒或脾胃受寒,恶心呕吐。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干姜5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寒化浊。
用途:头目眩晕吐逆。
来源:《传信适用方》。
原料:干姜5g、半夏3g、人参2g、红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呕。
用途:妊娠呕吐不止。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干姜5g、当归3g、阿胶3g、蒲*3g、柏叶3g、红茶3g。
用法:将上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止血。
用途:呕吐、下血。
来源:《观聚方要补》。
原料:干姜5g、茯苓3g、白术3g、甘草3g、红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化气行水。
用途:肾著之病,身重水肿、腰中冷、不渴、小便利。
来源:《金匮要略》。
原料:干姜5g、大*1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脾清胃。
用途:寒热互结所致胃脘痛、吞酸、嗳气、肠鸣、冷泄。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红茶3g、糖10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肾散寒,和胃理气。
用途:少腹冷痛;寒疝;肾虚腰痛;胃痛;干湿脚气。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杏仁3g、葱白3g、花茶3g。
用法:用茴香、杏仁的煎煮液ml,泡葱白、花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
用途:小肠(腹)气痛不可忍。
来源:《续本事方》。
原料:茴香5g、枳壳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理气。
用途:胁下疼痛。
来源:《袖珍方》。
原料:茴香5g、川楝子2g、木香2g、吴茱萸1g、花茶3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消疝。
用途:寒疝疼痛。
来源:《医方集解》。
原料:茴香5g、苍耳子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消肿。
用途:睾丸肿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肉桂3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补肝肾,散寒通经。
用途:寒疝腹痛、睾丸偏坠或胀痛。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茴香5g、蜀椒2g、花茶3g。
用法:用前二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散寒滞止痛。
用途:睾丸偏坠冷痛;睾丸鞘膜积液;肾结石、肾积水出现腰冷痛者。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艾叶5g、红茶3g、白糖10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经散寒,理气止血,安胎。
用途:心腹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月经不调;胎动不安。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艾叶5g、陈皮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运脾散寒。
用途:下痢腹痛,睡卧不安。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艾叶5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艾叶、干姜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温中散寒。
用途:寒冷下痢脓血、腹痛。
来源:《世医得效方》。
原料:艾叶5g、阿胶3g、干姜3g、花茶3g。
用法:用前三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养血散寒。
用途:妇女崩中,连日不止。
来源:《养生必用方》。
原料:艾叶5g、蒲*3g、蒲公英3g、花茶3g。
用法:用ml开水泡饮,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清经,止血。
用途: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
来源:传统药茶方。
原料:艾叶5g、苍术3g、白术3g、归身3g、砂仁3g、花茶5g。
用法:用前几味药的煎煮液泡茶饮用。
功能:温经除湿止带。
用途:妇女白带淋沥。
来源:《本草汇言》。
原料:艾叶5g、茯神3g、乌梅2枚、花茶3g。
用法:经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