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而后成医,厚德而后为医;
谨慎而后行医!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
非博不能致其得!
*疸(淤胆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
(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淤胆型肝炎的住院患者。
一、*疸(淤胆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疸(TCD编码:22.31)。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淤胆型肝炎(ICD-10编码:K75.)。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疸(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病*性肝炎防治方案(年)》。
2.证候诊断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疸(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湿热瘀滞证
寒湿瘀滞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疸(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疸(淤胆型肝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疸(淤胆型肝炎)的患者。
2.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疸。
3.合并严重的其他脏器功能障碍者。
4.患者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5.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收集患者的*疸、皮肤瘙痒、口干口苦、胁肋胀痛、胸脘痞满等症状和体征,注意舌、脉特点,动态观察中医证候变化。
(七)住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血生化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
(3)凝血项;
(4)甲胎蛋白;
(5)B超(腹部);
(6)血清肝炎病*学指标。
2.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腹部CT、MRI等,必要时可行肝穿刺病理活检及肝脏瞬时弹性测定。
(八)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疸(淤胆型肝炎)中医诊疗方案(年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湿热瘀滞证:清热利湿,活血理气。
(2)寒湿瘀滞证:温中化湿,活血理气。
(3)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中药灌肠治疗
4.其他中医治疗
(1)肝病治疗仪
(2)针灸
4.西药内科基础治疗
5.护理调摄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身目发*、口干口苦、脘痞腹胀、神疲乏力、食少纳呆、大便灰白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
2.肝功能主要指标(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明显下降。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需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退出本路径。
2.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进入路径期间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3.进入路径期间,出现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大出血、肝肾综合征、肝癌、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或者2周内死亡者,退出本路径。
4.进入路径期间,出现或并发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脑血管意外、胰腺炎、肺栓塞)等,或发现合并有其他肿瘤者,退出本路径。
5.患者自动出院或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疸(淤胆型肝炎)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疸(淤胆型肝炎)(TCD编码:22.31;ICD-10编码:K75.;)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21天实际住院日:天
时间
年月日
(入院第1天)
年月日~年月日
(入院第2~7天)
目标
初步诊断,评估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完成初步诊断
□中医辨证
□确定治疗方法
□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病情
□完成首次病程及住院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询问患者症状及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完善检查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对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营养易消化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
□肝病治疗仪
□针灸
□西药治疗
□抗病*(必要时)
□S-腺苷蛋氯酸
□熊去氧胆酸
□甘草酸制剂
□其他
临时医嘱
□入院各项必要检查
□相关对症处理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营养易消化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
□肝病治疗仪
□针灸
□西药治疗
□抗病*(必要时)
□S-腺苷蛋氯酸
□熊去氧胆酸
□甘草酸制剂
□其他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临床预后相关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疾病认识及宣教
□日常生活及心理护理
□执行相关医嘱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起居、饮食宣教
□消*隔离、预防感染
□做好用药指导
□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入院第8~14天)
日期
年月日
(入院第9~21天)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询问患者症状及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完善检查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对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初步评价
主要诊疗工作
□上级医师查房与临床指导
□询问患者症状及体格检查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注意证候变化
□对证候疗效、临床疗效及临床好转情况进行评价
□向患者及监护人交代出院注意事项
□制定随访期治疗、随访计划
□指导患者出院后的后续治疗
□开具出院诊断书
□完成出院记录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营养易消化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
□肝病治疗仪
□针灸
□西药治疗
□抗病*(必要时)
□S-腺苷蛋氯酸
□熊去氧胆酸
□甘草酸制剂
□其他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临床预后相关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营养易消化饮食
□口服中药汤剂
□口服中成药
□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结肠透析联合中药灌肠
□肝病治疗仪
□针灸
□西药治疗
□抗病*(必要时)
□S-腺苷蛋氯酸
□熊去氧胆酸
□甘草酸制剂
□其他
临时医嘱
□定期监测临床预后相关指标
□相关对症处理
□对并发症的及时防治
□出院带药
□其他医嘱
□定期门诊随访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起居、饮食宣教
□消*隔离、预防感染
□做好用药指导
□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要
护理
工作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生活起居、饮食宣教
□消*隔离、预防感染
□做好用药指导
□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做好患者出院后的饮食、健康教育指导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医师
签名
医师
签名
牵头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
牵头人:李秀惠(首都医科医院)
主要完成人:
李秀惠(首都医科医院)
李丽(首都医科医院)
刘丹(首都医科医院)
汪晓*(首都医科医院)
孙凤霞(首都医科医院)
特别声明:本平台旨在传播医学文化知识,内容仅供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治疗操作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图片文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侵权及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