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代历史进程中保驾护航,抵御和战胜灾害,才使得华夏民族繁衍昌盛至今。在这漫长的历史洪流中也积累且沉淀了大量的医学文明而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每天分享岐*国医国术,为其传承发扬光大,更好的造福人类。胎*医话两则
作者/郭锦章、李宏仁
胎*一证,为新生儿常见,有生理、病理之分,历代医家多认为受母体湿热所致,根据*疸的色泽鲜明与晦暗,区别阳*和阴*,而治疗不外清利、温化两大法则,这是一般的常规治*。
然而事物总是普遍之中有特殊,少数胎*按常规治疗,屡医罔效,延久不愈,日益加深。余遇此证,多为经西医检查治疗而病程逾月不愈者。患儿临床表现为遍身、面目尽*,色泽不鲜,形瘦腹胀,大便灰白,小便深*如浓茶样,神疲纳少,有的伴呕吐或腹泻。综观见症,余认为显系湿热困脾,气机受阻,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湿困脾阳,日久不散,由气入血,瘀阻胆道。证属气滞血瘀,虚中夹实。法当行气化瘀,但念其婴儿初生,脏腑柔弱,如草之芽,如蚕之苗。三棱、莪术破积,桃仁、红花化瘀,嫌其峻猛,应防虚虚之弊。正虚邪实,取法必须平稳,轻以去实,缓缓图之,祛邪而不伤正,方为稳妥。同时还应考虑小儿服药困难,选药当以味淡性平之品,易于服食,才能坚持治疗,达到缓图之目的。余根据证情,结合小儿特点,选用茵陈、郁金、鸡内金三味为主。茵陈为疏肝利胆治*之要药,近代研究认为它有扩张胆管、排出胆汁之作用;郁金善能行气解郁,活血化瘀,为血中气药,有增进胆汁分泌、收缩胆囊之功;鸡内金善化瘀积而不伤正。张锡纯认为鸡内金“为消化瘀积之要药”,“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配伍白术、薏苡仁、山药健脾化湿;陈皮理气和胃;泽泻利湿而不伤阴,全方共奏益脾助运、消积化瘀、利胆退*之效。如兼见呕吐者,加藿香、佩兰、姜半夏和中降逆;肢冷舌淡者,加干姜振奋中阳。余用此法治疗不少新生儿阻塞性*疸。如一李姓患儿,38天,出生后12天发现面目*染,伴有呕吐,用中西药常规治疗,*疸日渐加深,大便如陶土,经各种检查,确诊为“先天性胆道闭锁”,建议手术治疗,家长不愿手术,心急如焚,邀余诊治,愿意接受中药治疗。余当即向家长说明,中医治疗此证,不可操之过急,必须缓图,婴儿服药确有困难,关键是家长要树立信心,必须遵照医嘱,坚持治疗,否则半途而废。家长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表示决心坚持治疗,并抱一线希望,盼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时。患儿前后共服37剂中药,疗程40多天,诸症消失,复查血液生化,均属正常而告痊愈。余用此法随证加减,屡治屡效。笔者体会,对于疑难杂证,必须遵照“治病必求于本”的经旨,按“虚则补之,寒则温之,补其不足,损其有余”的治疗法则,辨明阴阳,结合小儿特点,选药精当,方有较好效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