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建波通讯员罗嫣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7岁男孩吃了几颗蚕豆
医院紧急抢救
好心邻居喂了两颗蚕豆
差点要了3岁男孩的命
医生提醒
这些人群吃蚕豆等于*药7岁小男孩吃蚕豆紧急送医抢救
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小展血红蛋白只有50g/L(正常儿童为~g/L),发生了急性溶血。根据小展酱油色的尿液和此前食用过蚕豆的情况,经化验后医生确诊他得了“蚕豆病”。经医护人员紧急输血、碱化尿液、补液等抢救措施,5月7日,小展康复出院。
△蚕豆
两颗蚕豆差点要了3岁男孩的命
去年5月一个周末,3岁男孩小强(化名)跟随父母回乡下看望爷爷。
第二天上午,小强突然情绪烦躁,还不肯吃东西。之后,小强脸色开始变得蜡*,小便颜色像酱油一样,还伴有发热。
小强母亲追问是不是给小强吃了蚕豆,奶奶这时才想起头一天在乡下,邻居喂小强吃过两颗蚕豆。
父母马医院救治,当时小强全身的皮肤都已经发*,经检查,他的血红蛋白只有40g/L,属于重度贫血,病情十分紧急,如不及时救治可能有生命危险。经过医护人员紧急抢救,小强捡回了一条命。
原来,小强在出生时就已经筛查出患有“蚕豆病”。平时,家人都比较注意小强的饮食和接触禁忌,不知情的邻居差点酿大祸。
“蚕豆病”患者家长不能大意
别人吃蚕豆没问题,
为啥有的孩子吃了就出事?
医院主任医师、儿科副主任方静介绍,小展和小强体内先天性缺乏G-6-PD(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食用蚕豆、蚕豆制品后会引起急性溶血性贫血,俗称“蚕豆病”。最近几年,医院儿科每年都会遇到几例“蚕豆病”的病例。
“蚕豆病”是遗传病,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我国分布规律呈“南高北低”的态势,长江流域以南,尤以广东、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为高发区。因为蚕豆病具有遗传倾向,若半合子的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儿子全部正常,女儿中有50%概率为杂合子。女性杂合子与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儿子将有50%概率获得此突变基因表现G-6-PD活性显著缺乏,女儿中则有1/为杂合子,即男患者只传女儿,女患者传男孩又传女儿。
“蚕豆病”有些啥症状?
方静介绍,一般在食用蚕豆或其制品后数小时至数天后(大多在1-天内)发生急性溶血,潜伏期越短,症状越重,主要表现为急性血管内溶血,轻者仅有轻度溶血,不伴有*疸和血红蛋白尿;重者咳咳在短期内出现溶血危象,表现为迅速贫血、伴有*疸及血红蛋白尿,常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口渴、腹痛、腰痛等。
△蚕豆饭
关键在于预防……………………
方静表示,G-6-PD缺乏是“蚕豆病”发生的遗传基础,一旦缺乏G-6-PD,不仅食用蚕豆可以引起溶血,其他药物感染均可引起溶血。
“蚕豆病”不能根治,关键在于预防。方静介绍,患有新生儿*疸的婴幼儿会进行蚕豆病筛查,患有此病的婴幼儿,母亲在哺乳期间最好不要吃蚕豆及蚕豆制品。
日常生活中,“蚕豆病”患者要防止接触金银花、樟脑、臭丸、冬青油、颜料、薄荷膏、平安膏等。
就诊时,要第一时间告知医护人员病史,避免发生意外。在用药方面,小孩常用的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等)、维生素K、樟脑丸、磺胺类药、抗疟药(奎宁等)等药物要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