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分娩后早出院(<72h),即在新生儿*疸的峰值到来之前就出院,已成为普遍现象。因此,新生儿出院后继续*疸的监测和随访,对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新生儿出院后高胆红素血症监测的必要性
1.美国儿科学会(AAP)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诊疗指南[1]明确指出:应对所有的新生儿在出院前进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评估以及制定相应的随访计划。通过指南实施,严重高胆红素血症需要换血的新生儿明显减少。
2.我国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指出:出院时高胆红素血症风险评估及出院后的随访是非常必要的,并推荐了我国新生儿出院后的*疸随访方案。
二
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的系统评估
1
目标:
尽可能筛查出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减少重症高胆红素血症以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随访和干预,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
2
评估对象:
所有新生儿出院前,均需进行高胆红素血症风险的评估。
3
评估方法:
以下两种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1)Bhutani曲线图[1]
根据小时胆红素值的百分位值大小,分为高、中、低危区。小时胆红素值处于高危区,是急性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也是新生儿*疸的干预指标(图1)。
图1:Bhutani曲线图[1]
①高危区:小时总胆红素值在第95百分位以上,预测之后胆红素μmol/L的机会非常大。
②低危区:初生72h内胆红素值在第40百分位以下,之后1周内胆红素值不太可能超过第95百分位,不太会发生与*疸有关的临床问题。
③中间区:胆红素值在第40~95百分位之间的区间。中间区又分为高危区和低危区。
(2)临床危险因素评估
新生儿*疸的危险因素分为:主要高危因素,次要高危因素和低危因素。高危因素越多,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越大[3]。
根据年AAP指南,胎龄≥35周新生儿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如下[1]:
①主要危险因素:
出院前总胆红素值或经皮胆红素指数处于高危区
生后24h内发现*疸
血型不合伴直接抗球蛋白阳性、其他溶血病(如G6PD缺陷)、呼气末CO增高
胎龄35~36周
其长兄或长姐曾接受光疗
头颅血肿或明显淤斑
单纯母乳喂养,尤其因喂养不当,体质量丢失过多
祖籍为东亚裔
②次要危险因素:
出院前总胆红素值或经皮胆红素指数处于中危区
胎龄37~38周
出院前有*疸
之前同胞有*疸
糖尿病母亲所生的巨大儿
母亲年龄≥25岁
男性
③低危因素:
出院前总胆红素值或经皮胆红素指数处于低危区
胎龄≥41周
人工喂养
黑人
出院时间大于生后72h
4
重视近足月儿*疸的随访及干预
这部分新生儿胎龄偏大,体重偏大,往往会被临床医务人员忽视,很容易发生高胆红素血症而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导致胆红素脑病。
三
安排出院后随访计划
1
年美国APP*疸干预指南推荐:
(1)生后48h内出院,应进行2次随访,第1次在24~72h,第2次在72~h。
(2)生后24h内出院,应在72h内随访;生后24~47.9h出院,需在96h内随访;生后48~72h出院,需在h内随访。
(3)存在风险因素的新生儿:需多次随访。
(4)无风险因素新生儿:可延长随访时间间隔。
(5)适当的随访后仍不能排除高胆红素血症:增加随访次数直至可排除或者高风险期结束。
(6)结合出院前胆红素值及所在危险区,制定合适的随访计划。
2
年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推荐:
(1)新生儿出院前都应该测一次TSB或TCB。
(2)出院前TSB处于Bhutani曲线的75百分位以上,建议延长住院时间,继续留院监测胆红素水平的动态变化。
(3)出院前TSB处于Bhutani曲线的75百分位以下,可出院,但需根据出院日龄或出院前的胆红素水平制定出院后的随访计划(表1)。
(4)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时间可提前。
表1.新生儿出院后随访计划[2]
四
总结
预防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前提和关键,严重的高胆红素血症是可以预防的,早期预测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的健康、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普及新生儿*疸随访制度、做好高胆红素血症发生风险系统评估及出院后随访,降低重症高胆红素血症及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率是我国医务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AmericanAcademyofPediatrics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