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茵栀黄注射液禁用于新生儿,口服制剂专家也
TUhjnbcbe - 2022/9/5 10:07:00

茵栀*注射液每年几亿的销售额,其中有很多是新生儿消费的,主要用于退*疸,包括注射液!8月31日,国家食药监总局修改茵栀*注射液药品说明书,在禁忌项下标注“新生儿、幼儿禁用”。

一、茵栀*注射液是个什么*?

茵栀*注射液是中药茵陈、栀子、*芩、金银花的乙醇提取物所组成的混合物,具有清热、解*、利湿、退*和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功能。

1.茵栀*注射液工艺粗糙

茵陈提取物:由茵陈药材用90%乙醇渗漉后水沉去杂制得;

栀子提取物:栀子药材用70%的乙醇回流后再用95%乙醇沉淀制得;

*芩提取物:将*芩的水提液部分浓缩、醇沉制得;

金银花提取物:由金银花药材经水提,石硫醇法去杂制得。

将上述四种提取物用水溶解、混匀,调节pH值,过滤、灌封、灭菌,即得。

可见,茵栀*注射液工艺十分粗糙,注射液中不仅含有成百上千种未知、而且可能有害的成分,而且若药材中有农药残留,也很可能被提取到注射液中。

2.中药注射剂是一种野蛮的产物

中药注射剂大多于年前上市。《中国药典》编委会执行委员周超凡指出:有些不该研制、不该生产、不该销售、不该进人的药品,历经公关处理,都被批准生产了。

中药注射剂野蛮本质在于:将大量未知、而且可能是有害的成分,直接注入人体。这在医疗界原本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但确确实实在中国发生了。

3.茵栀*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

一般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60分钟之内,茵栀*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后立即发生,或在用药过程中及持续用药很长时间后发生。最快的可在用药后几分钟内发生,最迟的可在持续用药后第15天发生。

居靖等报道例茵栀*注射液不良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占66.42%,发热伴全身性损害占20.49%,胃肠系统损害占6.87%),心率及心律紊乱占3.22%,呼吸系统损害占1.39%,其中有1例过敏性休克死亡。

二、茵栀*口服剂型还能不能用?

1.茵栀*口服剂型的不良反应

相对于注射剂而言,茵栀*口服制剂副作用少,耐受性好。茵栀*口服制剂的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都是常见的不良反应,但也有茵栀*颗粒致药物性肝炎的报道。

病例:患者,男性,46岁,因肝功能异常服用茵栀*颗粒降酶退*治疗,后出现呕吐、乏力,小便颜色进行性加深,并伴有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0℃。自行停药后体温降至正常,症状缓解。2个月后再次服用茵栀*颗粒.畏寒、发热、乏力、尿*症状再次出现。

该病例提示临床在使用茵栀*颗粒进行护肝退*时应慎重,警惕其可加重肝损害的可能性。因此,应告知患者在使用茵栀*时一旦出现发热、呕吐、乏力、*疸等症状应立即就医,用药期间也应注意定期监测肝功能。

2.茵栀*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不确切

年3月至年9月,全国16医院对该药物进行了大样本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以评价茵栀*口服液对足月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研究采用的药物疗程为5天。治疗3天时,胆红素水平的下降率组间并无差异,而疗程完成后茵栀*组的下降率高于其他两组,提示临床口服3天茵栀*效果不明显时可延长至5天。

但是,我国在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所颁布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对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行光疗;换血疗法;药物治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者白蛋白。该共识并没有提到使用茵栀*口服液。

三、茵栀*虽可怕,更可怕的是……

著名小儿科专家裴医生表示,“大部分新生儿*疸是生理性的,多吃多拉就会退。孩子吃个配方奶都要担心增加过敏性疾病风险,何必去吃成份不明,没有验证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中成药?真需要治疗也有效果确切的蓝光治疗。

虽然专家不推荐茵栀*口服液用于新生儿*疸的治疗,但每年仍有数千万的新生儿使用茵栀*退*。

茵栀*滥用虽可怕,但更可怕的是:

原北京中医药大医院儿科主任、微博超人气大V张思莱医生还曾因为发布博文呼吁:请不要使用茵栀*口服液给新生儿或小婴儿退*,受到威胁和警告。

最后想说一句:

中药注射剂是否应该叫停,需要行业部门审慎的思量,因为任何行业利益以及文化价值都不能高于民众健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1
查看完整版本: 茵栀黄注射液禁用于新生儿,口服制剂专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