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1日,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六院”)肝胆胰脾外科对一名胆总管下段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实施了“双主刀”“标准化流程”模式下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历时3.5小时,出血约ml,过程顺利。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最复杂的肝胆胰手术之一,需要切除胰头、十二指肠、胆囊、胆总管、部分胃及近端空肠,切除后还需要重新把胰腺、胆道与胃进行吻合重建,其难度之大,被业内人士誉为普外科手术的珠穆朗玛峰。
并且,该患者还存在先天性血管变异,更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虽然难度大,但经过详细、完善的术前讨论和准备,我们顺利完成该手术,标志着我院肝胆胰脾外科的腔镜外科技术又迈上一个新台阶。”科主任万云乐教授对一同主刀的李国林教授更是赞不绝口,“国林的腔镜技术非常细腻,科室医生要好好向他学习,虚心请教。”
▲李国林
事实上,这是李国林加盟中山六院肝胆胰脾外科的第一天。初来乍到便参与完成复杂的手术并得到科主任的高度赞扬,这名38岁的年轻医生缘何如此优秀?
喜欢挑战高难度
李国林的优秀来自多年不断的磨练。
年少时李国林便对医生这一职业心有所向,以致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只选择了一所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当时老师都急了,让我多填几个以策安全。”李国林笑说,“但我只想去那里,它有着耀眼的光环,如果考不上就复读。”
他如愿以偿,从此将人生与中山医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本科时期,李国林来到中医院实习,指导老师是胃肠外科名家褚忠华教授,“褚老师是我的领路人,他要求我对未来应有一个清晰的规划,建议我读研并推荐了合适的导师。”
大学毕业后,李国林留在了中医院,并师从肝胆胰微创外科专家闵*教授及张红卫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
谈及为何选择肝胆胰外科并聚焦于微创,李国林坦言是因为喜欢挑战,“很多专科的技术发展更快一些,比如胃肠外科,各种技术都已经非常成熟。但肝胆胰外科,尤其是微创手术这一领域,当时全国都还处在初创阶段,有很多技术等待着去发展,挑战性会更大些。”
不断提升自身技术“闯关打怪”似乎是李国林医路生涯的主题。
硕士研究生期间,李国林前往浙江大学医学院进修显微外科技术,得到授课导师的高度评价,“这次学习对我帮助非常大,其内容理念与微创技术有很多不谋而合之处,让我对走好以后的路更加有信心。”
年,李国林为继续提升,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协助导师陈汝福教授建立腹腔镜胰腺手术的程序化、同质化手术模块。在此期间,李国林累计主刀或参与完成腹腔镜胰十二指肠根治术超过例,胰腺微创外科手术技能已非常娴熟。
在临床实践中,李国林也不断总结经验,比如针对胰腺癌患者的不同临床分期设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设计不同的手术入路;将胰肠吻合技术进一步简化,吻合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降低,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和围手术期规范化的管理,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年,李国林凭借“腹腔镜胰头癌根治术”获得中华外科金手指奖。该奖项是目前国内普通外科领域最高水平的手术视频比赛,也是衡量外科医生手术水平的最高奖,能从其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但李国林却能梅开二度——年,他再次以“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规范化管理”获奖。
正如中华外科金手指奖的授奖评语中指出:“获奖选手的手术理念、技巧和实践经验在各自领域多已颇有声誉。”被业界誉称为“胰腺小王子”的李国林在肝胆胰脾外科领域已经打响了名头,他的磨练没有被辜负。
▲李国林参加中华外科金手指手术视频大赛
“现在回过头去看自己的选择,会有年轻气盛之感,为何要挑硬骨头啃?又苦又累。但当跨越一个个难关,克服一个个难题后,成就感又是无与伦比的,痛并快乐着,形容的就是这种状态吧。”李国林笑言。
一切为了患者
不管是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进行授课交流,李国林都会在PPT的最后一页上加上一句话:优秀的外科医生都是完美主义者。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和期许,完美主义的意义在于,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救治。
李国林认为,治疗肿瘤病人仅仅手术做得漂亮并不足够,需要术前、术中、术后各个时间段完美配合,才能让患者最大程度获益。“精确的术前评估及准备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标准化的手术流程与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而规范化的术后管理则为术后患者的顺利恢复保驾护航。”
曾经有一位年轻人,在参*时的体检中被发现胰头钩突部长了一个五六厘米大小的肿瘤,遂前来找李国林寻求医治。
给这名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常规做法,没有人会质疑这个决定。但李国林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希望能为他保住更多器官功能,于是做了多个手术方案。
“手术开始后,我发现患者的情况远远好过预期,遂决定按照术前准备的最理想的方式为他切除肿瘤,做了创伤最小化的处理。术中B超确认患者身体的重要管道一条都没有受到损伤,我就很放心了。术后患者没有任何并发症,很快出院了。”回忆起这个他印象深刻的病例,李国林一脸欣慰,“这也是促使我成长的一个病例。”
胰腺癌之所以被称为“癌中之王”,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典型,常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腰背部痛、消化不良或腹泻等症状,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有时甚至连肿瘤标记物及影像学检查都没有阳性的结果,鉴别诊断十分困难。而当被确诊时,往往已是晚期。
几个月前,年近花甲的李阿姨上腹部不适,当犯胃病服药一个星期未见好转,医院MR检查,怀疑是慢性胰腺炎及慢性胆管炎;而CT检查则考虑胰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因为疾病较为复杂,李阿姨来到中山六院肝胆胰脾外科就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李阿姨的肝功能、肿瘤指标等未见异常,但PET-CT提示不能排除胰腺癌。医院经过评估后发现,难以对患处进行穿刺活检,治疗选择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肝胆胰脾外科组织了MDT讨论,并与家属反复沟通,最后决定为患者进行腹腔镜探查,通过术中活检做进一步的鉴别诊断。
腹腔镜探查发现患者胰头部靠近胰颈处的实性结节,活检显示胰腺组织见异型性细胞浸润,考虑为胰腺癌。万云乐、李国林随即按术前准备的计划为李阿姨做了腹腔镜下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李阿姨恢复良好,未见并发症,10天后恢复出院,目前正在接受规范的术后辅助治疗,复查情况满意。
▲李国林给患者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这次,我们在早期就抓住了狡猾的‘癌中之王’。”李国林笑说。不放过疾病的任何蛛丝马迹,为患者考虑最佳的治疗方案,用最精准的手术刀为患者切除病灶,优秀的外科医生当如是。
作为李国林昔日的指导老师之一,万云乐对这个学生亦是赞赏有加,“他的到来,为肝胆胰脾外科团队诊治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新的活力。”
扬帆起航
如今,李国林在新的环境已经工作了半年多,“这次工作的变动就是一次校内调动,在中山六院有很多熟识的人,甚至还有我曾经的学生,大家相处融洽,配合默契,不用过渡,无缝衔接。”
万云乐介绍,李国林的加盟使中山六院肝胆胰脾外科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理念更加精准。譬如在肠癌肝转移方面,更加重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状态,使患者能真正从外科手术中获益。通过术前MDT精准的评估,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避免盲目地扩大手术切除范围,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针对肠癌肝转移的外科治疗,应该是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手术,这是原则。”李国林说。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在外院行肝切除后2年复发,右肝巨大占位侵犯肝后下腔静脉、右侧肾上腺及右肾上极并累及右侧膈肌。经术前多学科讨论,制定了个体化的手术抉择。肝胆胰脾外科联合泌尿外科为该患者实施了“右半肝切除+右膈肌部分切除+肝后下腔静脉切除+右肾及右侧肾上腺切除”的多器官联合切除手术,收到良好的临床效果。“这是肠癌肝转移精准治疗理念的典型案例。”李国林说。
还有一位省外的患者,慕名千里迢迢前来求助于李国林。这是一位胃癌根治术后2年出现梗阻性*疸的患者,检查提示总胆红素超过umol/L,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占位病变累及胆囊及左右肝管。
经多次讨论,肝胆胰脾外科完善了术前准备,最终给患者实施了“围肝门切除+肝外胆管切除+肝门骨骼化清扫”。但是病灶切除后肝门区有多达9个肝管开口,肝管-空肠吻合重建工作非常困难。
凭借娴熟的腔镜外科技术,李国林顺利为患者完成了肝门-空肠盆式吻合,术后无胆漏等并发症,顺利恢复出院。“这是我院第一例全腔镜下完成的9根肝管的胆肠吻合术,难度之高毋庸置疑,没有并发症更是令人惊奇。”万云乐谈起来这个病例脸上充满了自豪,“这是我带出来的学生完成的手术,果然是后生可畏。”
“在中山六院,我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医院的特色,为了患者的健康更加努力。肝胆相照,‘胰’路前行!”谈及未来有何目标时,李国林说。这位优秀的外科医生、完美主义者,又在摩拳擦掌准备迎接下一个挑战。
记者
廖维佳
编辑
杨重苏海宁责编
张秀丽
来源
本文发表于《人之初》杂志,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