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她被称为是“万婴之母”、“生命天使”、“中国医学圣母”,外国人亲切地称她为“中国的圣母玛丽苏”,她就是林巧稚,一个传奇般的女英雄。
医院里,留存着一张发*的老照片,照片拍摄于年,老照片上有一个婴儿的小脚印,而和老照片一起存放的便是一份出生记录。
上面还清晰的记录着,这是一位男婴,体重克。这张照片就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的出生照片,而在这份档案上有为他接生的医生的签名,这位医生姓林,叫林巧稚。
林巧稚是中国的传奇女医生、女英雄。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院士,一生救助了上万名女性,帮助5万多个婴儿平安出生。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医学,为了医学救人,她一生没有婚恋,膝下无儿无女,她用一生来讲述了什么叫“医者仁心”这4个字。翻开这位传奇人物的璀璨的一生,向女英雄致敬!
一、出生不易,险被抛弃
年12月,林巧稚在福建鼓浪屿出生。和其她新生儿不同的是,林巧稚最初来到这个世界,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欢迎,因为在当时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下,林巧稚的母亲很想生个男孩,但是生下的却是林巧稚这个女婴。
所以,母亲当时就想把林巧稚给丢掉,好在林巧稚的父亲是接受过新式教育,他思想开放,医院看到林巧稚的母亲把林巧稚冷落在一旁,而此时的林巧稚已经浑身发凉,声音微弱,性命奄奄一息。林巧稚的父亲毫不犹豫地将女儿抱回了家中。
父亲决定,就算是个女婴也要悉心培养。就这样林巧稚算是保住了一条命,随着她慢慢长大,母亲对她的态度逐渐改观,父母二人就想着把林巧稚当成儿子养,对她疼爱有加,而且还支持林巧稚到学校学习文化知识。
二、5岁丧母,立志学医
虽然母亲一度狠心地把林巧稚抛弃,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林巧稚的母亲也开始关爱起林巧稚来。正当林巧稚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林巧稚的母亲却患上了宫颈癌,最终撒手人寰。
那是一个台风肆虐的黑夜,在黑夜中,林巧稚的母亲重病卧床,林巧稚跪在母亲的病床前,哭喊着拉着母亲的手,她哭喊着撕心裂肺,但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最终她只能看着母亲去世。5岁丧母之痛,让林巧稚从小就立志学医,减轻病人的痛苦。
三、成绩优异,信念坚定
在父亲的呵护下,林巧稚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她先是进入女子学校读书,5年之后升学进入鼓浪屿高等女子师范学校。
在学校里,她终于接触到她心心念念的医学,更坚定了她要要做一名医生的信念。年毕业后,她成绩优秀,能够她留校任教。这在当时并不开化的社会而言,林巧稚已经取得了相对大的成就。她有文化,有知识,还是一名老师,按照她父亲的想法,等到林巧稚到了适龄年纪,就为她找一户好人家嫁了,那她的人生就美满了。
可是林巧稚一心学习,根本没考虑结婚的事,都快到20岁了,还是没有对象。这下可让她的父亲着急了,她的父亲赶紧为她挑选对象,七大姑八大姨也在敦促她赶紧结婚,但林巧稚却说:“大不了以后不嫁人,不生子。”在当时,这或许是句气话,但是后来她却用一生奉献给医学来印证了这句话。
四、命运转折,开启从医之路
年,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建成。林巧稚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报考了该学校。考试那天,她和一位女同学结伴约考,就是这场考试,成为了林巧稚命运的转折点。
原本顺利的考试,因为她的女同伴中途中暑,见此情景,林巧稚几乎是毫不犹豫就停下手中的考试,迅速查看女伴的身体情况,她利用所学的急救知识,先是将女同伴抬到阴凉处,随后对女伴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可当她返回考场时,考试时间过了,她也无法继续作答。
本以为她和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无缘了,但没想到之后她却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原来,林巧稚在抢救女伴时,被当时的考官看到了。考官从林巧稚的身上看到了她作为一个医生的医者仁心,也看到了林巧稚面对突发事件时的沉着冷静,但最重要的是,林巧稚有着相当流利的英语,而且各科成绩都不低,因此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最终决定破格录取林巧稚。
五、刻苦学习,专业扎实
也许是深感自己的从医之路的易,林巧稚进入了协和医科大学后发奋学习,为了弥补自己知识的短板,她甚至压缩自己的睡眠时间来学习物理和化学,所以在大学8年时间里,她的成绩一直都是名列前茅。最终在年,林巧稚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随医院聘请入院,当了妇产科大夫,成为该院第一个毕业留校的中国学生。
六、家人反对,她毅然决然
按理说医院的医生,那是莫大的光荣,但是由于当时的社会对女性抱有重大的偏见,在工作之前,医院要求与林巧稚签订一个十分荒唐的协议。而这个协议上明确规定,假如林巧稚在工作期间结婚生子的话,医院继续工作。
得知这个协议,一心想为她找如意郎君的父亲率先反对,同时她的众多亲戚也纷纷劝林巧稚放弃该机会。然而当时北京医院代表了中国医学的顶峰,林巧稚难得争取到这个机会,于是她依然坚定要选择签订了该协议。
在她的强烈坚持下,父亲便只能默许了。最终,她如愿进入了北京医院妇产科工作,从助理医师做起。
在那个年代,医学并不发达,生孩子是非常危险的,而且女性不被重视,所以生孩子而死的女性大有人在。因此,妇产科在当医院里极不讨好的科室。但是林巧稚却毅然地选择了妇产科,开启了她的医生生涯。
有一次,在面对一个子宫破裂流血不止的年轻产妇性命垂危之际时,林巧稚不顾多想,在取得主任医师的许可后,她便为主刀为该产妇进行手术。在数个小时的手术中,林巧稚展现了自己沉着冷静的态度和精湛的医学水平,手术相当成功。随后,林巧稚受到了科室里其他医师的一致赞扬,让越来越多人注意到了林巧稚。不久之后,林巧稚也从助理医生提升为住院医师,提前接到了医学院聘书。
在此之后,由于她的工作突出,林巧稚得以三次出国到海外留学。海外留学的机会,为她日后攻破医学难题奠定了技术基础。
七、溶血疗法,开拓创新
年,林巧稚收到了一位叫焦海棠女士的来信。在信中焦海棠女士说:
“前四胎都没有活成,其中三胎都是在出生之后不久就夭折了,求求您了林医生,救救我这个苦命的女人,救救我腹中的儿吧。”
很显然,焦海棠女士已经将林巧稚当成是最后的希望。
根据焦海棠在信中的描述,林巧稚初步判断是新生儿溶血症。新生儿溶血症在当时医学并不发达的年代,这种病存活的概率几乎为零,在国内还没有任何记录,国外也非常的罕见,说白了就是无治之症。
林巧稚握着焦海棠女士的来信,内心被深深的刺痛了,她想到了她的母亲,当时看着母亲病逝,她也是无能为力,而今,情况和当年一样。作为一名医生,医者仁心,她决定,必须想方设法来挽救焦海棠女士的腹中的胎儿。
但是在当时那可是一个不治之症啊,而且医学讲究的是科学严谨,林巧稚有什么办法能够挽救这位新生儿呢?为了找到解决的办法,林巧稚翻遍了国际上的医学资料,日月泡在国内外的医学典籍上,并且请教了众多的医学泰斗,总结经验,摸索创新。
在日复一日的攻坚后,林巧稚想到一个非常创新但又很冒险的方案,那就是“换血疗法”。“换血疗法”在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做过,更不用说是放在一个新生婴儿的身上进行,可以说如果林巧稚失败了的话,那就要备受职责,说不定连工作都没了,但是,尽管困难重重,林巧稚依然坚定采用“换血疗法”,她说:“我不能看着孩子在我手中夭折。”
在征得母亲焦海棠女士的同意后,到了产期,林巧稚就为焦海棠接生。孩子生产很顺利,但是这名孩子体重只有2千克左右,而且一出生孩子的皮肤就慢慢的变*了,这是因为溶血症导致了*疸出现,婴儿体内的红细胞正在被大量的破坏,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不消多久,孩子很快就会没有了生命迹象的。
就在危难之时,林巧稚当机立断给孩子采用“换血疗法”。她每分钟给孩子抽血,然后又把她自身的血抽给孩子,因为孩子太小了,所以这些操作都要非常的准确,每一分钟抽15毫升,输入8毫升,每一滴血量都要进行严格的把控,可以说这个孩子的生命是在一分一秒中度过的。
经过一个小时后,这名孩子身上的血基本上都换掉了,为了减少疾病的反复,林巧稚教授又对孩子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换血。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这名新生婴儿的*疸症状逐渐消失了,婴儿的脸色慢慢红润起来,生命迹象越来越明显,最终林巧稚成功挽救了这名婴儿。
这种“换血疗法”在当时开创了中国第一例换血成功的案例,为推动中国医学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来也就是凭借着“换血疗法”挽救了无数得了溶血症的婴儿的生命。
林巧稚教授在这次拯救婴儿的过程中,展现高超的医学水平和不断创新的医学品质,深深地折服了北京医院妇产科的医师同仁,为她赢得了“医学圣手”的美名。
八、战争爆发,救人不止
年,战争打破了北京医院的宁静。医院被迫关闭,此时的林巧稚本来可以回乡躲避战乱,但是为了救人她却毅然地选择留在北京,方便病人看病。为了方便大家找到她,她就在胡同口边开了一间小诊所,专门为女性看病。战乱年代很多的人都是食不果腹,也没钱看病,林巧稚就自己掏腰包为她们买药材,免费为她们医疗,一看就看了6年之久。
整整6年的时间,林巧稚手写了八千多份病例,每一份她都十分认真,详细记载了每一位病人的病症。在当时那个动荡的年代,很多人都选择独善其身,而她却选择留了下来,坚守自己作为医者的那颗仁心。
九、拒绝开国大典邀请,那天我出门诊,病人需要我
新中国成立后,医院建成,林巧稚担任第一任院长。当时她收到了开国大典的邀请函,在其她人眼里能够被邀请参加开国大典生那么大的荣誉,许多人求之不得。然而林巧稚却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并和身边的同时说道“我是一个医生,去做什么呢?那天我出门诊,我的病人更需要我,我必须守护在她们身边”,于是她放下邀请函,依旧做着每日妇产科的工作。
在60年的从医生活中,林巧稚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5万人出生证上都有她的名字,甚至当时很多名人都来找林巧稚接生。比如还有冰心的孩子还有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孩子就是林巧稚接生的。她曾说:“我这一生最喜爱的声音,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医院的规定(后来分废除规定,但林医生依然坚持。),更为了医学救人,林巧稚一生没有结婚,膝下无儿无女,但是她却被人称为是“万婴之母”。这个称号不仅仅是对林巧稚医术的肯定,还是对她的信任和敬佩。
十、然长逝,千古流芳
年林巧稚然长逝。在她去世后,人们按照她的遗嘱,将3医院的托儿所,她的骨灰则洒向鼓浪屿的大海里。
曾经有人提出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如果人民币上要印一个女性,应该印谁?”但其中有一个女性得到了高票赞同。她就是“林巧稚”。林巧稚生而为人,她一生善良;作为医者,她当好了生命的摆渡人,在她眼里,任何事都不能干扰她作为一个医者的职责。
正如冰心所说的这样,林巧稚怀有一颗医者的仁心,一生都在为服务她人燃烧。她这样充实的一生,注定会被世人敬仰,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