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妇女节
编者按:草长莺飞,春山可望。在这个春意盎然的日子里,第个劳动妇女节如期而至。妇女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她们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展现着女性执着追梦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她”力量。她们是工人、农民、教师、医务工作者……她们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她们勇敢向前、不懈奋斗,建功立业,为平凉的经济社会发展撑起了半边天。今天是妇女节,本报选取5位“甘肃省三八红旗手”,书写她们的奋斗故事,致敬“她力量”。
用心呵护“花朵”健康成长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丁小凤
3月3日清晨,天微微亮,医院住院部早已开始了一天的繁忙。这时,儿科主任、儿科主治医师王*霞脚步匆匆来到住院部查房,结合病人的状况答疑释惑,悉心嘱咐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注意事项。
三尺讲台上的绚丽芳华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霞
走上三尺讲台,一站就是整个芳华。岁月让她的眼角刻上皱纹,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却让她的眼眸依旧澄净如水。
年,3岁的魏惠民怀着对教育工作的向往,站上了灵台县中庆八年制学校的讲台,成为一名*治课老师。往后6年里,她先后在灵台一中、平凉四中从事思*教学和学生德育管理工作。
从青春年少到知命之年,无论从事哪个岗位,魏惠民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丝毫不敢懈怠身为人师的责任与担当。“坚守良知与责任,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一份关爱,就多一分惊喜。”这是她对自己的要求,更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承诺。
作为一名思*课的老师,魏惠民深知教书育人,德育为先。为此,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她时刻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处处以身作则。魏惠民说:“校园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如何做人,比苦口婆心的空泛说教更有实效。”
在课堂教学中,魏惠民始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好评。工作之余,她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负责主持和参与多项省市级课题,先后在国家、省市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并获奖。
时光,缓缓向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研究,不仅让魏惠民的教学经验日渐丰富,更让她渐渐认识到当好一名老师,不仅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唯有爱与奉献,才能走近学生的心灵。
上学期,学校有一名学生,因厌学经常逃课,甚至还欺负校内学生,班主任做过多次工作仍不见改变。身为德育科科长的魏惠民主动了解情况,当得知该学生从小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在外务工,他一直由年迈的奶奶抚养时,就格外
“从班主任那儿得知这个男孩喜欢打篮球,我就多次动员他参加校篮球队,经常找他谈心,用科比、姚明等球星的故事激励他,并告诉他世上从来没有轻轻松松就能成功的人,要想在人前发一分光,就得在人后付出百倍的努力。”魏惠民告诉记者,有一次,学校举办校园篮球赛,她就早早地准备了一套篮球服,在比赛前送给这名学生,并在场上为他呐喊助威。那一天,曾经那个不被看好的少年,成了赛场上最耀眼的“明星”,赢得了同学们的喝彩与掌声。从那以后,这名学生变得阳光自信,再也不逃课了,迷途知返开始努力学习。
像这样的故事,魏惠民能讲出许多。6年来,她看着一棵棵幼苗在她的耕耘中健康成长,虽然辛苦,但无比快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基层一线教师一步步走来,无论是从事教学工作,还是德育管理,魏惠民从未忘记过初心,始终坚守在三尺讲台上,以精湛的教学赢得了学生的喜爱,以优良的师德赢得了同行的赞誉,她本人也先后荣获“国家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甘肃省三八红旗手”“平凉市优秀教师”“平凉市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员”等荣誉称号。
装扮城市的“铿锵玫瑰”
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崔靖
“我们现有环卫工人多名,承担着中心城区万平方米道路和绿化带的日常清扫,负责座公厕的保洁、维护……”谈到工作如数家珍的郝红红,平日里是出了名的“铁娘子”。
年,郝红红被任命为崆峒区环卫处主任。到任后,她发现由于体制机制等历史原因,环卫处存在*企不分、效率低下等问题。她本着“*企分开、管干分离、企业经营、市场竞争”的原则,按照省市区国企改革工作要求,对下属保洁公司进行大胆改革,让其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多方争取资金,为正式环卫工人补缴了拖欠多年的“五险一金”,为一线工人人均增加月工资40元,保证每天早上都能吃上热乎乎的“爱心早餐”,及时发放到位环卫工作服等劳动保障用品……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和保障,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着干、拖着干的现象不见了,大家都起早贪黑生怕自己负责的片区拖了后腿。
道路清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效率低是困扰环卫工作的“老大难”问题,郝红红经过调查论证,采取了道路“集体晨扫”“错时作业”“机械联合作业”等作业方法,变街路垃圾收运为“进门入院”收集,长期以来因垃圾收运影响市容市貌和道路交通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截至目前,中心城区上门服务垃圾桶点达到个、沿街门店达家,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城区部分公厕因各种原因长期关闭,郝红红积极衔接将企业代建、*府新建的79座公厕移交环卫处统一管理,有效解决了群众“如厕难”问题。积极争取项目资金1.亿元,实施了中心城区环卫体系建设、建筑垃圾填埋场扩建、医疗废物全五类处置等重要项目,新建移动式成品垃圾房30座、安装地埋式果皮箱个、设置环卫工具箱个,乡镇垃圾转运站3座,购置水平式垃圾压缩设备6台、新能源环卫专用车辆53辆。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中心城区环卫设施实现了从少到多、从零星到系统、从功能性到服务性的飞跃。
01年10月,平凉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城市更新行动启动。郝红红带领全体员工对照创城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环卫主力*和排头兵作用,第一时间投身文明城市创建,主动承接新建无人管理道路、三个街道办事处背街小巷道路、崆峒区城区所在乡镇柳湖镇、崆峒镇、四十里铺镇道路共计87条,将市区园林部门管理的绿化带、花坛等全部纳入清扫保洁范围,统一清扫保洁面积达到万平方米,消除了卫生死角盲区,中心城区环境面貌显著改善。
四年来,无论是日常的清扫保洁,还是发生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段,郝红红和大家一起,始终战斗在环境卫生工作第一线,将青春和汗水洒遍了街头巷尾,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奋斗姿态践行着一名共产*员的初心使命。也正是因为她工作努力出色,01年被评为平凉市优秀共产*员,0年被评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
“今年,我们将重点加强乡镇村社的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做好乡村生活垃圾输运系统的续建,垃圾分类项目建设……”成绩和荣誉固然令人欣慰,但前进的脚步却没有因此而迟滞,郝红红的工作日程已安排得满满当当。
柔肩撑起半边天
水洛河畔,涓涓细流赋予了她刚柔并济的性格;创业路上,层层梯田见证了她坚实有力的足迹。她14岁就走出家门,做过缝纫工,钻过煤窑,开过服装店……现在,她做着电商,种着苹果,在家乡建起了巾帼扶贫车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巾帼“创业明星”。她就是甘肃省第十四次妇代会代表、庄浪县丰农工艺有限公司经理、宫灯产业链上的巾帼带头人宋小霞。
年,宋小霞出生在庄浪县盘安镇的一个小山村里。14岁就跟着亲戚到北京服装厂打工。流水线的日子异常艰苦,但她咬牙坚持了6年,从一名勤杂工做到了裁剪师。0岁宋小霞回乡结婚了。婚后她和丈夫到*闯荡,在*,她钻煤矿、拉砖头、做导购……只要能挣钱,什么累活、苦活都干。回家后,她靠着在*挣的钱,做起了服装零售。因为头脑灵活,有在服装厂打工的经历,不到几年时间,她的服装店就发展到13家,她成了县上妇女创业带头人。
随着网络营销的冲击,服装实体店的生意不那么好做了。她又把目光投向网络电商。年兰洽会上,宋小霞
因为出生在农村,宋小霞深刻地感受到农村贫困家庭生活的困苦和就业的艰辛,她很想为农村妇女同胞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年,全县上下鼓励创业能人建办就业工厂带动群众就业。机遇难得,宋小霞也萌生了创办“巾帼乡村就业工厂”带动妇女就业的想法,于是她前往河北考察、学习灯笼制作工艺。同年,在县妇联和当地*府的大力支持下,宋小霞在水洛镇吊沟村建成第一个巾帼乡村就业工厂,不久后注册了庄浪县丰农工艺品有限公司。宫灯制作工艺简单、就业门槛低、加上计件制和弹性工作时间的设定,能让农村妇女实现看家、务农、打工三不误。
在随后的几年里,宋小霞在县内外总共建立了10个宫灯厂,吸纳了多名当地贫困妇女就业,年产量可达00万只,产值多万,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大型宫灯生产加工企业。
如今,在宋小霞的带领下,丰农公司与全国各大批发市场经销商签订供货合同,销售渠道日益通畅。今年,庄浪县丰农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被列入庄浪县重点发展企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明星企业。宫灯产业被列入县上九大产业之一。因为脱贫效果明显,带动性强,她的宫灯厂也成了全省扶贫车间培训基地,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柔肩亦能担重任,巾帼何曾让须眉。从外出打工到返乡创业,宋小霞将自己的宫灯厂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全县的富民产业,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女性追求探索、历练坚韧、向上向善的传统美德。(杨璇董春辉)
让宣讲“有意思”更“有意义”
“曲教授的课讲得好,有意思,也有意义。”在华亭市,凡是听过课的人大都这样评价。
曲教授就是曲文姣,华亭市委*校教授,身材高挑,气质文雅,一头微烫的齐耳短发透着干练。从事干部教育培训和理论宣讲工作十余年,多次获得省市理论宣讲比赛一等奖,是*校宣讲队伍的资深“金字招牌”。
理论宣讲因*策性强,难免内容艰涩。如何把“有意义”的内容讲得“有意思”?探索路上,曲文姣并非一帆风顺。年,时入*校一年的曲文姣被选派到平凉参加全市*校系统教学竞赛。为此,她精心备课,日夜练习。比赛前一晚,在亲戚家借宿的她拉过表弟当观众,准备再巩固一遍讲稿。谁知,刚讲了不到10分钟,猛然发现对面的表弟低头捂着嘴打了个哈欠。
“当时感觉被当头一棒。”曲文姣意识到:课缺乏吸引力,不能这么讲。于是她连夜动笔改稿子,改变每一句、每一段的表达方式,细致构思,反复琢磨,一夜未眠。而正是这份认真,让她在这次教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随后又被推选参加全省*校系统教学大赛,再次夺得桂冠。
成绩的获得,对于初入行业的曲文姣来说,是莫大的鼓励和肯定,而这次难忘的经历,也成为她教学生涯中始终不变的孜孜追求:把理论知识融入生活,让听众能接受、受启发,这才是宣讲的意义所在。
一次,她应邀去村上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了地方一看,来的几乎全是留守老人,神情中透着落寞和冷漠。面对这样的特殊人群,课咋讲?照本宣科也不是不行,但那样的讲课,对眼前的老人们来说,意义何在?不过是消磨一个多小时罢了。于是,曲文姣抛开讲义,与老人们拉家常,讲照顾好身体让孩子在外务工没有后顾之忧、邻里间互帮互助这些家常话。讲着讲着,她感觉到老人们看向她的眼神亲切了,尤其是当讲儿孙出门打工也是为了更好地给老人养老的时候,她看到有两个老妇人情不自禁地拉起衣襟擦拭着眼泪……
讲好故事难,要讲好故事背后的道理更难。00年7月份,华亭支援武汉的抗疫英雄杨银功、周敏敏归来,全市上下弥漫在致敬英雄的感动情愫中。当时曲文姣正在准备一堂主题培训课,她大胆创新教学模式,自己当起了主持人,以访谈教学课的形式,邀请两名抗疫英雄到课堂上来,现场给学员们讲经历,谈感受。当听到周敏敏说起一名女同事第一天穿上防护服,因窒息胸闷导致呕吐,但为了不弄脏当时稀缺珍贵的防护服,又生生把呕吐物咽下去的时候……曲文姣流泪了,现场的每一名学员也是泣不成声。而这样一群人的坚守担当,体现出的何尝不是共产*人的*性修养,何尝不是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和凝聚力!于是曲文姣借此升华教学主题,让这堂*性教育课真正成为触及灵*的思想洗礼。
因为真情,所以动情。一堂堂课,传递*的*策声音,拉近人心间的距离,启迪着别人,又何尝不是感化着自己。从教十余年,从田间地头到办公大楼,从群众学生到领导学者,无论站在哪里,曲文姣的初心从未改变:“做*策理论的宣传员,让宣讲‘有意思’更‘有意义’,才能把*的好声音传递得更远更响亮。”(朱玲)
往期回顾
◆习近平向全国各族各界妇女致以节日的祝贺和美好的祝福◆平凉各县(市、区)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余新元遗物捐赠:雷锋亲笔签名照揭开尘封往事分享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快乐。快把快乐分享给您的伙伴们吧!
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分享到朋友圈”。
微博号:plrbtxwb1
编辑:张霞
审核:李芳芳
监制:曹彦仓
技术:崔烘奖
法律顾问:张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