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门诊中,经常会碰到年轻的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来就诊。
刚结婚、从未服用过抗病*药物的“乙肝携带者”王女士想咨询自己能否备孕、是否需要服药;怀孕3个月的乙肝患者李女士产检时发现乙肝病*定量很高,纠结于能否留下宝宝;产后2月、处于哺乳期的乙肝患者张女士产后一直觉得全身没力气、小便颜色越来越*,来检查后发现转氨酶、胆红素升高,不知该如何是好……
类似的问题比比皆是,处于育龄期的乙肝女性到底应该如何合理自我管理呢?
乙肝如何传播?
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乙肝的主要传播途径有四种:经血和血制品传播(比如输血)、母婴传播、经破损皮肤和黏膜传播、性接触传播。
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肝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母婴传播的途径又主要分三种:宫内感染、产时感染、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即受到感染,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也是乙肝疫苗不能完全阻断母婴传播的最主要原因;产时感染是比较主要的感染方式,是在生产时新生儿吞咽了含有病*的母亲的血液或羊水,或者是母亲血液渗漏入胎儿血液循环而感染;产后感染主要为母亲和孩子生活中密切接触传播,但一般的母乳喂养是不会传播的,只有当出现破溃,有血液接触时才可能发生。
什么时候可以怀孕?
怀孕前是否需要治疗?
建议所有的育龄期乙肝女性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孕前检查,需要筛查的项目包括:肝肾功能、乙肝两对半、乙肝病*定量、腹部超声等,完成检查后至肝病专科就诊,听取医生的建议再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治疗。如果满足抗病*治疗适应征(谷丙转氨酶≥正常值5倍或已发生肝硬化),就需要先开展抗病*治疗,而如果暂时不需要抗病*治疗的(谷丙转氨酶<正常值5倍且未发生肝硬化)就可以选择开始备孕。
怀孕期间需要做哪些检查?
育龄期的乙肝女性怀孕以后,千万不能就此懈怠,仍需要定期检查,对乙肝的指标进行严密监测。
首次检查要全面评估乙肝传播风险(乙肝两对半、乙肝病*定量、腹部超声);怀孕后应每个月检测肝功能,从而早期发现肝病的迹象;怀孕24-28周应复查乙肝病*定量来决定母婴阻断的方法。
如果正在服用抗病*药物,那么每4-8周都需复查乙肝病*定量来观察药物疗效并监测是否出现耐药的情况。
怀孕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或病*水平高怎么办?
如果在怀孕期间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或者病*水平高应该怎么办呢?当然要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的专科看病!
假设肝功能异常确实是乙肝导致的,那么专科医生会及时判断并根据病情轻重对症下药,使用保肝药物或者在必要时使用抗病*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疸,比如眼睛*、皮肤*、小便*等,或者检查时出现凝血功能异常,应提高警惕,立即就诊。
对于病*定量水平高但肝功能正常的孕妇,有研究表明这一类母亲的新生儿阻断存在一定的失败率,为了降低风险,建议病*定量>10^5IU/mL的孕妇,在怀孕第24-28周可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开始服用抗病*治疗,产后可以停药,但停药后需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水平。
宝宝出生后如何阻断?
乙肝妈妈们最关心的问题,应该就是宝宝生下来后要如何阻断乙肝传播呢?目前防治指南的建议是:新生儿应该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此外,在新生儿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第3针疫苗后1-2月检查乙肝表面抗原抗体,如果抗体较低,可以再次接种3针乙肝疫苗。
能否母乳喂养?
如果宝宝接受了规范的联合免疫,是鼓励母乳喂养的。但如果妈妈出现乳头破裂渗血、或者肝功能异常,或宝宝出现口腔溃疡、黏膜损伤,建议暂停母乳喂养。
还需要注意的是,产后的乙肝母亲仍然需要定期监测病情,如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刻就诊!
总而言之,对于育龄期的乙肝女性,最重要的是做好自我管理,并定期监测。在有生育需求时前往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评估病情,不要因为乙肝而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为了宝宝的安全,妈妈们应在怀孕前、妊娠期和产后全程对乙肝进行管理,安全度过孕期,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