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是大部分新生儿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很多新手宝妈在月子里焦虑的问题,尤其“母乳性*疸”是一个让很多家长一头雾水的名词。
例如以下问题困扰很多宝爸、爸妈:
母乳性*疸是不是不能喂母乳?
母乳性*疸有没有危害?
是不是只要停3天母乳后*疸减轻了就可以诊断母乳性*疸?
母乳性*疸能不能通过化验母乳来确认?
母乳性*疸能否打疫苗?
针对这些都是大家想问的问题,下面我们进行科普:
我们要知道的是,与母乳喂养相关的*疸可以分为两类,即母乳喂养性*疸和母乳性*疸,虽然这两种类型有时候会被笼统称为“母乳性*疸”,但其实,二者的发生时间、发生机制都不同,处理方法也不相同。
母乳喂养性*疸大多发生于生后1周内,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生后早期喂养不足,导致新生儿肠蠕动不足、胎便排出不及时,从而造成的胆红素排出延迟和重吸收增加。由于发生时间与生理性*疸重合,因此这种类型的*疸往往不会被单独的区分诊断。
如何解决母乳喂养性*疸,主要的的办法就是增加喂养量。一方面让新生儿多吸吮以刺激母乳分泌,另一方面注意要纠正不正确的哺乳姿势,提高母乳喂养效率。如果妈妈因为一些医学原因暂时不能母乳喂养,也要记得及时添加配方奶以保证摄入足够的奶量。当然了,如果胆红素达到干预标准,也一样需要及时光疗。
真正意义上的“母乳性*疸”指的是第二种类型,一般发生在生后1周出现,2周左右达到高峰。这种情况的孩子,绝大多数的胆红素数值不会特别高,但是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要到生后2-3个月才能完全消退。
虽然停母乳2-3天可以观察到明显*疸减轻,但具体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有些观点认为可能与母乳中的某些物质的干扰胆红素代谢有关,也有观点认为这种现象与某些基因的突变有关,不过这些都还没有被证实。
由于发生的机制不明确,所以母乳性*疸目前没有确诊的方法,医生只能通过综合分析孩子的日龄、胆红素的数值、*疸出现的时间和变化的规律、孩子的精神吃奶大小便等一般状况以及母亲孕期和孩子新生儿期的疾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来判断。因此,母乳性*疸其实是一个临床诊断,是临床医生经过分析排除了其他疾病之后所做的一个可能性的判断。
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家长好奇,不是说母乳性*疸停3天母乳就会下降吗,那只要停母乳观察会不会下降,不就可以诊断了吗?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不建议在没有经过任何临床分析的情况下就“一刀切”式地停母乳。
前面已经讲了,母乳性*疸是一个排除性的诊断,如果医生详细了解了病史并检查了孩子,认为一切都好,患有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很小,那么就可以高度怀疑是母乳性*疸,这个时候如果同时胆红素的数值也没有高到需要干预的程度,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不做任何处理继续观察,并非要当时就“确诊”。
之所以不建议停母乳,是因为这样做不利于大家坚持母乳的喂养。有的妈妈停母乳3天后母乳量就变少,也有的孩子突然换配方奶后肠道不适应出现腹泻或者便秘,如果*疸本身不严重,没必要付出这些代价。
母乳性*疸绝大多数时候是安全的,但也并非绝对,国外曾有文献报道过母乳性*疸引起胆红素脑病的个案,国内目前为止还没有这方面的病例报道,但是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还是建议胆红素过高时进行干预。
(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李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