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7个月大幼子先天性胆道闭锁42岁妈妈割肝
TUhjnbcbe - 2023/5/19 19:02:00

8月20日,大雨过后的省城济南,太阳很暖,偶有凉风。

医院肝胆外一科病房里,7个月大的天天(化名)好不惬意地趴在妈妈怀抱里,透过玻璃窗,充满新奇又略带警备地打量着病房外的世界。

再过几天,天天就能出院回家了。

他还不知道,身边这个最温暖的依靠,半年多已经给了他两次生命——

第一次是今年1月11日,她在42岁的年纪,经历十月怀胎的艰辛,安然将他带到这个世界来;

第二次是不久前的8月7日,得知儿子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肝移植成为唯一活下去的希望,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毅然躺上手术台,捐肝救子。

娃能吃能睡,没想到会得大病

终于能把儿子踏踏实实抱在怀里,闻着他身上的奶香味,邱女士的心里说不出的满足。尽管身上也有一道伤口,邱女士显然没有在乎自己的伤情。

今年42岁的邱女士是山东潍坊人,冒着高龄生育的风险,在今年1月11日生下了天天。尽管天天不是她的第一个孩子,但经历过十月怀胎的辛苦,儿子就是她心头最柔软的牵挂。

时隔五年再当妈,要照顾一个新生儿,邱女士也在学习和适应。出生后两三天,天天被发现新生儿*疸。

当时,邱女士并没有感觉异常,毕竟*疸对新生儿来说还算普遍。在医院照蓝光、吃药,一段时间后便出院回家了。

不过,当时的天天一直都是**的,皮肤、巩膜处,都泛着*色。一个多月时间很快过去,按例应该接种疫苗了。邱女士带着天天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因为*疸问题,拒绝给天天打针。

无奈之下,邱女士带着天天回了家。“他能吃能睡的,精神也很好,我就没觉得他会有大病。”邱女士说,因为前期用蓝光、药物都治疗过了,他们听说有些孩子用中药泡水喝管用,就炮制给天天用了。

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天天还是个明显的“小*人”。实在放心不下,医院,医生建议检查一下肝脏功能。

那天是年7月3日,邱女士记得十分清楚。“医生跟我说,孩子肝功很不正常,他们治不了,医院。”邱女士说。

如晴天霹雳,尽管医生没有明确说什么,但邱女士和家人都意识到,天天这可不是简单的*疸。当天,他们就赶到了医院。入院第二天,B超检查后,完善相关化验及辅助检查,确诊天天得的是先天性胆道闭锁。

邱女士说,她们以前没听说过这种病,之前因为天天*疸总是不退,她在网上搜索,也曾见到过这个病名,但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孩子得的竟然就是这个病。

肝移植成唯一活路,妈妈毅然捐肝

医院肝胆外一科主任滕木俭告诉记者,先天性胆道闭锁是肝内外胆管出现阻塞,可导致淤胆性肝硬化而最终发生肝功能衰竭,是小儿外科领域中最重要的消化外科疾病之一。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小儿肝移植中最常见的适应症,而肝移植也是先天性胆道闭锁发展至终末期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滕木俭告诉记者,如果新生儿*疸迟迟不退,血红素持续升高,要考虑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可能。此前,很多家庭在发现孩子有先天性胆道闭锁后会放弃治疗,殊不知,这其实是一种良性疾病。如果早期发现,可以通过胆肠吻合手术来治疗。不过,有些孩子因为发现晚或者手术效果不好,形成肝硬化,就需要进行肝脏移植了。

当时,天天已经是很严重的肝硬化,已经具备肝脏移植手术指征。“医生告诉我,要救我的孩子,唯一的办法就是肝移植。如果不做手术,孩子也许活不过一个月,而如果做了手术、能顺利通过早期手术关,八九成都能长期生存。”邱女士说,得知孩子生重病,她确实很害怕,害怕会失去他,虽然以前也听过器官移植手术,但具体怎么回事,她并不清楚。不过,听到医生这么说,她感觉轻松了不少,“最起码孩子有救了,我们有了希望,就决定做。”

邱女士和丈夫都去做了配型,幸运的是,俩人配型都成功了。平日贤妻良母的邱女士这次“强硬”了一把,“我来捐”。

“孩子爸爸毕竟还要养家,所以还是我来捐。”邱女士完全忘了自己,也没有什么捐肝的恐惧,她满头满脑想的,都是尽快去救孩子。而经检查评估,邱女士的身体状况及肝脏情况可以耐受供肝切除手术。

由于当时天天有肺部感染的状况,在儿科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改善了感染状况,转入肝胆外科,开始为亲体肝移植手术做准备。

手术历时七小时,血管纤细增加难度

天天的到来,对医院的肝移植团队也是一项新的考验。医院已成功开展成人肝移植20余年,但尚无小儿肝移植经验。为此,医院派出7人医院参观学习,包括手术操作、麻醉监护以及术后监护等方面。为保证患儿手术顺利进行,院领导组织肝胆外科、小儿内科、小儿外科、麻醉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心外科监护、护理部、手术室等相关科室专家们分别就患儿术前准备、麻醉术中监护、术后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并制定了完善的措施。

8月7日8点,两个相邻的手术间,近三十人的医护团队,严阵以待。躺在床上等待麻醉的邱女士,只想着快点手术,让孩子能够好起来。

邱女士的供肝切取手术从9点正式开始,虽然难度不高,但是进行得比较慢,操作相当精细。肝移植团队有两个考虑,一是邱女士原本是个身体健康的人,他们希望保证供体的生命安全,避免大的手术并发症,二是尽量不浪费取下的肝组织,让切取的部分肝脏能够在孩子的体内充分发挥功能。

大约12点,邱女士肝脏的约五分之一、.3克肝脏被成功取下。

此前,9点半左右,天天的病肝游离也开始了。天天被切除的肝脏则重达克,已经硬得像块石头。等到来自妈妈的供肝取下后,很快就进入移植环节。

“孩子血管纤细,增加了手术难度。”医院肝胆外一科副主任李自强介绍说,小儿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直径均较成人细,这无疑加大了对血管吻合技术的要求。一般来说,成人的血管吻合使用普通2.5倍放大镜即可,而对于天天,不仅用上了平日里很少会用到的9-0血管缝线,还需要在电子显微镜下完成血管吻合。

“到下午2点钟,肝动脉重建完成后,B超显示心肝血流状况良好,这时候才感觉能稍微松一口气了。”李自强说,手术历时7个小时,好在总体顺利。

手术后的母子俩恢复良好。记者王鑫摄

孩子白了胖了,是生命的奇迹

那天下午2点钟,邱女士逐渐从麻醉中清醒过来。尽管伤口很疼、身上没有力气,但听护士说手术很成功,她虚弱的嘴角还是绽放出最美的弧度。

术后天天被送到了心外科监护室,邱女士则回到了肝胆外科病房。

“护士长每天都来给我看孩子的照片,手术后第二天,孩子的胆红素一下子降到了接近正常的水平,我特别高兴。”邱女士说,在监护室呆了5天后,天天回到了普通病房,她终于可以抱一抱这亲爱的小孩。

“当时,我就发现,孩子白白胖胖的,不再是那个小*人了,简直和之前判若两人!”邱女士说,看着眼前的孩子,她简直不敢相信那是之前一直**的天天,这应该就是生命的奇迹。

邱女士再三表示,要感谢肝移植团队的悉心治疗和护理,而她和天天,也一度成为千医肝胆外科的“大熊猫”和“小熊猫”。

滕木俭告诉记者,小儿肝移植术后的管理比成人要复杂,就连液体管理也要精确到毫升,术后五六天才能吃饭,前期只能依靠肠道营养。这期间,一直饿着肚子的小家伙肯定会有不满和闹腾,护理方面更是抽出了6个人来负责这对母子的术后监护。

“说实话,自己家的孩子,我都没这么上心过。”李自强说,孩子不会表达,第一天气管插管拔管后比较烦躁,他从半夜一直守到天快亮。每天要去复查很多遍,儿科的医生调整药物用量也跑了好多趟,直到三天后,情况趋于稳定,医护人员才些许放松。

据悉,此次手术得到了医院、北京天使妈妈基金会及山东天使健康救助联盟的大力支持,减免了一半的费用。手术后的天天恢复良好,预计本周就能出院了。

转自齐鲁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7个月大幼子先天性胆道闭锁42岁妈妈割肝